第二四九章 肃顺改革(第 3/4 页)
现在的结果就是地方上直接把税给用光了,交到朝廷手中的寥寥无几。
所以肃顺建议直接由户部在每年夏收的时候派人下去督税,然后直接将税银押卸进京。
要跟地方明确分税制,比如农税、丁税收给朝廷,厘税等放地方。
还有第四个改革旗务,朝廷每年将这些八旗子弟当作猪一样养着,但是到了关键时候,他们一点作用都顶不上。
不过这一点肃顺还是没有说出来,或者说现在还没有到那种危急的时候。
再次听了肃顺的阐述,包括军机大臣在内的众人都是连连点头。
不点头也不行啊,他们又没有更好的主意提出来。
反正这个主意是肃顺提出来的,最后执行下去,要是出了问题,也是肃顺来担着啊。
为啥在开会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是喜欢人云亦云。就是这个道理,附和的人又不要担责任呀!
咸丰心中很高兴,终于听到有人能够提出有点建设性的建议了。
关键是终于站出来一个有担当的了,还是一个皇族之人。
咸丰当即任命肃顺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满)、协办大学士。钦命总理改革事物。
肃顺又向咸丰建议到,洋务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朝廷也应该搞洋务。咸丰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各省推行洋务,自建工厂,发展工商业。
这在保守的清廷已经算是迈出了极大的步子。
这次清廷的改革之中,最大的莫过于开放关外以及改革军制。
按照清廷的要求,每个省建立两个镇的新军。军费由地方的厘税中抽取。算是再一次明确了年初的时候朝廷下达的命令。
裁撤绿营的命令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事实上也为清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发展工商业和洋务的命令,却是得到了很多地方的响应。反正不管真搞假搞,许多地方督抚都开始建工厂。
一时之间大量的订单飞到了上海。
这些内地的人一般是不会找洋人的,因为没办法沟通。
他们要买东西,购买机器设备、武器弹药等都要通过中介来完成。以前在上海大都是十三行来充当这个买办的角色。
但是现在上海时淮海军一家说了算,这些中介买办自然都是淮海军的手下。
消息汇总到了董书恒那里。
董书恒大笔一挥——卖。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