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预算(第 2/4 页)
但是他为官清廉耿介,在户部这个大染缸中一直有些格格不入。
直到肃顺掌管户部之后才开始重用此人。
过去的一年之中,他协助肃顺极大地改善了清廷的财政状况。
因为肃顺的器重,阎丹初也开始涉足户部的各个方面。其杰出的理财能力逐渐展露出来。
董书恒找其谈过之后,发现其人确实是个理财方面的天才。
其性格方面的缺陷恰恰是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帮着国家理财,才更能让人放心。
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董书恒让阎丹初做了财政部的另外一位副部长,他的工作主要是预算的审核,以及支出的执行,也就是所谓的度支工作。
这个岗位是最容易弄虚作假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岗位。
董书恒很想看一看,这个阎丹初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做的怎么样。
当然了,直接给了阎丹初这个岗位,还因为他本就有户部工作的经验,另外也是想以此千金买马骨。
华夏建立之后,如何去处理庞大的满清官僚体系,这是摆在董书恒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之前,复兴军采取的方式唯才是用,拉拢一部分,摈弃一部分。
对于那些没有才能,还劣迹斑斑的满清官员要坚决清算。
对于剩下的人,根据能力录用,不是那种有突出能力的要想在华夏做官就要从基层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正常晋升。
当然也有很多同阎丹初一般的满清官员,被破格提拔录用。
还有一些官员继续留任地方大员,比如四川的骆秉章、福建的吕佺孙就全部成了华夏政府的地方大员。
当然,他们是为统一做出了贡献,并且本身确实在治政方面有几分才能。
统一全国之后,董书恒并没有断了读书人的出路。
而是准备在新京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官员初任选拔考试。
这次选拔的官员人数非常的多,统一全国之后,华夏的新政府将产生大量空缺岗位。
董书恒不会一次性地补全这些岗位,总要为今后留下一些岗位,但是这第一年放出的岗位是最多的。
这件事情在华夏上下引起了轰动。人们称其为新朝第一次大考。整个华夏的读书人都趋之若鹜,现在这些人已经没得选了,只能为新朝效力。
送走了胡光墉,董书恒将阎丹初叫了进来。
“总统!”阎丹初对于新朝的礼节还有这个大总统的称呼还有些不适应。
“丹初来啦,请坐。”董书恒指了指桌子对面的椅子。
董书恒的办公室中摆放着一个古朴的办公桌。桌子上有一个文件架,董书恒批示好的文件会被分类放在架子上。
然后侍从室会按时取走。正常的时候魏玉祥会在一旁协助董书恒批阅文件。
他的书桌对面放着两把椅子。平时单独接见各部门官员的时候。董书恒都会在这里,省的再去会议室。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