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亲临天津(第 2/4 页)
这种炮的后半部分又粗又厚,这是钢铁工艺不过关采取的补救措施。
清廷的炼钢工艺不过关,钢铁的强度不够,所以工匠只能靠增加炮管的厚度来防止炸膛。
这些火炮都是固定在炮台上无法移动,也就是说没办法调整左右角度。只能通过加垫木契来调整仰角。
它们看起来巨大而沉重,每一个怕是都有五六千斤,但是内径并不大,估计也就跟淮海军的舰炮差不多。比淮海军在克虏伯定制的要塞炮差远了。
而且,炮台上火炮的总量还没有南洋水师的舰炮多。加上这些火炮不能够同时对舰队进行射击,它们的射角都是固定的,所以即使是舰队硬闯应该也可以闯得进来。
李明策是这只陆战队的队长,他临时接了舰队的一个任务——带领手下两百多人混上炮台,控制炮台的守将,将炮台守军缴械。
淮海军要想开着军舰到天津,就必须要控制大沽炮台。这个炮台不管现在建造得多么落后,但是它的战略位置却是无可挑剔的,绝对是一个最佳的防守位置。
南洋水师要是硬闯的话,舰船必然会受到炮台的威胁。
还好,情报上说,现在大沽口炮台的人大部分都被胜宝抽调走了,只有少数值守兵丁。这就给了淮海军拿下炮台的机会。
现在南洋水师的目标还是天津,而这个大沽口就是天津的海上屏障。
李明策他们上了炮台,那名炮台守将舔着笑脸迎了上来。当然这是看在这么多粮食的份上。
“哎呀!这位老弟啊,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啊,咱们这里已经快要揭不开锅了。”那守将谄笑地说道。
“客气了,将军!”李明策笑着说道,“我们南洋水师这次奉命北上送粮,时间紧急,所以要从大沽口直接到天津,还要老哥行个方便。”
“哎呀,放心,这个好说。”那个将领张开大嘴,露出一口的黄牙,笑着说道,“不过,你也看到了我这么多手下要养活!”
说着李明策向身后示意,一名士兵抱着一个木箱子,走了过来。
走到那名守将的身前的时候,这名士兵单手打开了箱子,只见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元,码放得整整齐齐,看得这守将眼睛都直了。
旁边的兵丁也都把眼睛看了过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