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三八章 治河(求票,求订阅!)(第 1/4 页)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始以菏泽作为地方名称。

    菏泽是中国古代大泽名,上古九泽之一,故址在山东曹州府境内。

    《尚书-禹贡》载:“导菏泽,被孟诸。”因其地有菏山而得名,是菏泽之名的来源之本。

    上古九泽之菏泽、雷泽、大野泽、孟渚泽,遗址都在曹州境内,在历史上居于神圣地位。

    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帝尧十三岁封于陶(定陶),即位百载,崩於成阳,葬於谷林(成阳、谷林皆在曹州府鄄城县境内)。

    舜生於姚墟(曹州鄄城境内),耕於历山(鄄城历山),渔於雷泽,陶於河滨(菏泽之滨)。

    伏羲是华夏民族乃至东亚不少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尧舜是华夏先民由蒙昧走向文明国家的圣祖,他们都与菏泽地区息息相关,这里是养育华夏先民的生命之泽。

    冯道利正在在给学生们讲着上古大泽的历史。

    他们此时就处在洪水形成的一片大泽畔。这里恰恰是当初菏泽之所在。

    他本就是进士出身,学识渊博,博古通今。

    “老师,为什么后来这些大泽会消失了呢?如今的山东境内,除了微山湖之外已经没有像样的大湖了。”杜辉问道。

    冯道利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我们华夏先民在这里开发了几千年,人口增多就需要更多的土地,大泽周边的土地都是最为肥沃的土地。”

    “一代代的先民,在湖边辛勤地开发耕地。大湖越来越小,也许是因为某次黄河改道。大泽就消失了。”

    “等到之后,黄河再改回来,人们就拼命地加高黄河的河堤,因为为原来为黄河蓄水的大泽已经变成了农田。”

    冯道利耐心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老师,您的意思是说,正是因为一代代的治水导致了黄河成为了今天的这个样子吗?”

    冯道利微微点头,先民的付出不能否定。但是上古时期,华夏的祖先就已经知道了堵不如疏的道理。

    冯道利热衷于治水,知道黄河的历史,自秦汉以来,黄河的治理就以堵为主了,不断地加高河堤,不就是堵吗?

    历朝历代总有一些智者,他们难道看不出来,这么治理黄河只会让这条巨龙变得更加的凶猛危险吗?

    他们一定是有人知道的,但是没有人能够改变。

    整个黄河下游一直都是华夏的人口、政治、文化中心。

    恢复一片大泽,一次性就要减少一府之地,这得是多少耕地啊!又有多少人要背井离乡啊,哪一个朝代能够拿出钱粮、土地来安置那么多的百姓呢?

    “杜辉,也不能这么说,先民也有自己的无奈,况且黄河这样,跟上游的开发也有关系,不然这么多的泥沙都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是黄河形成之初就有这么多的泥沙?”

    以前清廷的工部每年春汛前都要派人到黄河取水,通过水中的沙量,判断这一年是否会出现水患。

    可见黄河之弊端跟含沙量有重要的关系。

    最近一段时间,冯道利和他的学生们沿着运河一路北上,在曹州地界探查水患。

    他们发现黄河下来的洪水大都积蓄在菏泽附近。

    此处的积水最多、最深连成一片,仿佛是一个大湖一般。

    他们继续北上,直至大清河,这里的河水已经被黄河下来的水染成了黄色。

    大清河本是一条地区性河流,而且跟北方的很多河流一般,季节性非常的明显。

    它现在还没有到自己的汛期,但是黄河之水已经填满了河道。

    如此看来,等到了大清河自己的汛期,河堤必然被漫。

    现在黄河注入大清河的水并非是其全部的水量,还有很多的洪水灌入了巨大的洪泛区。

    因此,如果就此让黄河改道的话,整个山东北部都要连续多年遭受洪灾的影响。

    黄河必须要回到原来的道路上去。

    此后,冯道利带着他的学生汇同水利部的工作人员,对曹州的洪泛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

    认真对比了黄河的正常水位与曹州因为的洪泛形成的大湖的高度。

    最后整理出了一份《黄河回归故道及在曹州建立泄洪区方案》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活埋大清朝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我的谍战岁月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明烟火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红楼琏二爷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晋末长剑 机战之无限边境 沉溺 希腊神话 北齐怪谈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万历明君 巡狩江山 木叶之风暴之主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大汉帝国风云录 穿越兽世当神棍 我在木叶练吐纳 星海王座 沉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