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中秋(第 3/4 页)
甄氏坐下来,黎氏低声问她:“送走了?”
“送走了。”
元慧也问:“给三婶儿的节礼前天送去,她不肯回家过中秋,我想今天应该再送些时新的果品菜肴过去,再给亲家先生府上搬坛酒水,感谢他招待三婶这几个月。”
这段话措词斯文,心意上周到,甄氏也就得意了,母的得意都在脸上时,能看到这一刹那间,活脱脱两个元慧坐在这里,一个成年,一个小姑娘。
转瞬,甄氏得意下去,现在是面上生辉,成熟稳重拿出来了,重新是肖似的母女模样。
云展是昨天浮生半日闲,和妻子闲谈说到郭氏,而在此之前,元秀和甄氏早就通信说过郭氏。
公公吩咐儿媳回家,儿媳却擅自回了娘家,这显然不合适。
虽然家里没有公婆在,可是二嫂却在。哪怕甄氏是弟妹,元家三房里只有甄氏留守,是想当然的管家人,郭氏应该和甄氏说一声再回娘家。
甄氏肯定不会阻拦郭氏回娘家,哪怕郭氏一直住着不肯回来,等到元老太爷回家来时,甄氏也实话实说的为郭氏圆场。
郭氏居然不回元家,甚至甄氏收到元老太爷寄来的书信,和元秀询问三婶在家心情可好,请二婶代为劝解的书信,郭氏也没有一个半语的送来。
元老太爷的书信由普通邮差投送,就是那种背着一大包子书信上马,书信的方向是一致的,比如都北,但是往北的方向地址不一,在往北的方向不变里,东南西北山坳村角都跑到。书信到元家时,元运摘官过去两个月。
甄氏算了算,郭氏回娘家至少一个半月,她不是邮差,不需要在回来的路途里跑遍山坳村角,寻到码头上船,花不了几天。
两个月里,远在京里的元秀也收到消息,从而寄来关切的书信,郭氏还是人影不见。
郭氏内心的愤怨可想而知。
甄氏犹豫了好几天,请黎氏帮忙拿了主意,还是不主动询问郭氏的好。
问她可好?
郭氏或许认为自己看笑话,人人知道婆媳天生是对头,其实妯娌里也会出现。
安慰她?
郭氏或许会拿刀子回来拼命,认为元家上上下下都在贬低她。
黎氏因此知道三爷被摘官,而甄氏和郭氏关系一般,她刚才见到甄氏坐下时就低声询问,郭氏现在算有件不光彩事情,高声大气像张扬她。
黎氏也没有说郭氏坏话,这个机灵的妇人借住在元家,虽然和甄氏相处亲密,却不是元家正经的子侄,她没有必要说话不严谨,说一次不露风,自己不在意时会说第二次第三次,被郭氏这个正经的元家主人听到就不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