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官员体制改革(二)(第 2/4 页)
好啦,事已到此,就算其他人还有想法也只能偃旗息鼓了。
要说,有想法的还真有两人,就是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
他们两人已在临时内阁呆过,自然知道以后的内阁会有多大的权力,他们也想进内阁啊,他们能力也不比耿建光差啊,凭什么耿建光能进他们就不能进。
可是,他们和护国候不熟啊,与承国公、申督台、中原王的关系都一般,就算他们想争也没有人支持他们的。
于是,他们也只好随着众大臣一起表态支持。
至此,内阁成立了。
内阁成立后,所有的事务都必须先经过内阁表决才上呈皇帝,皇帝下达的指令也经由内阁转达。
如此这般,枢密院自然就没必要存在了。
不过,枢密院也是公西月为了了解朝政临时成立的机构。
内阁成立后,公西月提出了第一项提议:
增设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还有器具研发等事务,器具研发在工部下单独为一个部门。
现在只有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和礼部五部,公西月就屯田、水利、器具改良等的重要性做了一一阐述,并列举了相关数据,让这项决议很快得到通过。
申元国的职位还没有交接,代替他投票的是邹义和,可这项提议申元国赞同或否决意义都不大,因为其他6个人都同意了。
对的,是6个人,范祖松尽管还不是户部尚书,不过已在内阁上任了。
只是工部尚书人选的时候出现了争执,大家都有自己的私心,这个工部尽管权力不大,但油水明显很足,谁都希望自己的人上去。
公西月倒没和他们争,只说工部侍郞要留一个位置给姬家人,因为器具包括军械改良都离不开他们。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