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江上风月(第 2/4 页)
而在这些传说中,李逵成了英雄一样的人物,据说坊间有不少人要给这李逵送来女儿做妾的,到是把个李逵吓坏了。
其实老百姓真的很简单,尤其是封建时代,不管这里李逵生的什么模样,官府说他是好人,是有能耐的人,那就没错了。
作为大宋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些故事会以辐射的方式从汴京城扩散开来,舆论的力量,永远都不能小觑。
定远号试航的地方选择了嘉定县以东的地方,也就是后世的沪市那一块区域,此时的那里还是一片荒滩,多是一些盐场所在地。
杨浩到不是要发展这个地方,而是要将这里建成一个港口,按说庆元府,也就是后世的宁波,以及台州府和泉州府是更好的港口,不过杨国公不想去,主要是太远了,等以后吧,大宋的沿海地带都需要港口,从这些港口向外辐射,才会构建起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
邢秉懿路过家乡也并没有停留很久,原本就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的,只是看望了一下乡亲就离开了,并没有耽误什么行程的。
只是这队人马行进的速度是相当慢的,杨浩不考虑别人,也要考虑自己的妻儿。
杨浩到是不会蜷缩在马车之上,这样大好的风光,就当策马而行,领略沿途的风光,看那妙清妖僧,果然适应不了这种行进方式,到底还是坐在了马车之中,惹得杨国公一阵嗤笑:“娘炮就是娘炮,果然不是男人。”
随行的武松和石秀那是把这个和尚盯的死死的,生怕有什么异动,就是杨浩也担心着,说这个和尚有阴阳之术,现在还没见过,谁知道是不是会点什么,更何况这个兔崽子太清秀了,到不担心自己的女人们,随行的那些丫鬟们呢?万一这王八蛋真的搞点淫乱的事情怎么办?
到镇江府,该乘船沿江而下,吴用和谢敦林也上了船,这久未谋面的谢子瑜也出现了,杨浩这才知道,谢子瑜为了帮父亲稳定谢家在江南的地位,还是回来帮忙了一段时间,要不然怎么会消停了许久的。
楼船之上,迎风而立,站在船头之上,颇有些意气风发,身边是吴用,宋江,朱武等人。
这沿途之上,可看到这江南的大好景色,也可看到那些在大小码头上忙碌之人,指着这沿途之色,杨浩对宋江说道:“民政院,不可只拘泥与开封府一地,在适当的时机,要逐渐的扩散开来,要记住,汴京城,大名府这些地方是我大宋的形象,但这各地县城才是真相之地,民政院不是为了烘托形象而出,而是为了这些真相而成立的。”
宋江这次能随行,也是杨浩体恤,这个家伙有点工作狂的样子,而且杨浩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眼界问题,宋江的思维模式毕竟还是这个时代的,杨浩交代什么,他就去做什么,太多举一反三的事情不会出现,加之有个邢焕在那里摆着,就更加禁锢了民政院的思维。
现在想想,虽然邢焕在那里是有了和各政府部门打擂台的人了,但是也无形中给民政院多了一道思维枷锁,就像是搬了石头砸自己脚一样,只不过事情已经如此,想改变也不好改变了,索性就让宋江随行,出来开开眼界,也提点一下他。
杨浩的这番话,宋江并不是很懂,什么是形象?什么又是真相?
或者说是这跟随之人都没太明白吧,只有那女扮男装的谢子瑜似乎有些明悟之色,在那里垂眉思索着。
杨浩笑了笑继续说道:“呵呵,那就直白的说吧,公明啊,汴京城是京城,更是我朝的权利政治的中心,同时也是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同样,大名府,苏州府,建康府这些也是富庶之地,是人口密集之地,为何呢?因为这些地方大,充满了机会,但是,这只代表了一部分我朝的真实情况,只是一个我朝的形象罢了。”
“真相是什么?是那些活在县城,乡里的普通百姓,那些还在土里刨食的百姓才是真相,民政院不光是要致力于形象的建设,更要注重这些落后之地,民政民政,民之政事,才是要职,这么说你可明白了一些。”
宋江眼睛里的神采果然多了一些:“多谢国公爷提点,卑职明悟了许多。”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