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百八十四章 就特么你叫李渔(第 1/4 页)

    京都城中,几万明军聚集在大奥之外,断壁残垣上尚有烟火未灭。

    在大奥中,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良怀亲王给朱元章的信,措辞不卑不亢,引经据典。

    最让他们得意的是,这信写完之后,果然大明的水师遭遇了风暴,远征之事不了了之。

    东瀛人向来觉得自己和中原相差很远,这一下给了他们自信,于是乎他们便把这封信刻在了石碑上,永远立在大奥,来回应朱元章的倭扇诗,更是以示自己取得了对大明的胜利:

    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胜君负,反作小邦之差。

    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

    这封国书确实很有水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可见东瀛上层对汉家文化浸淫之深。老朱生怕自己冲动,劳民伤财,远征无益,毕竟当时还有五个野心勃勃的邻居,在中原大地上共存。他也害怕子孙后代除了脾气大的,非要给他出这口恶气,甚至把东瀛列为永不征伐之国。

    这下东瀛人更来劲了,到处宣扬自己战胜了大明,一度导致了后来的东瀛人自视甚高,觉得大明而已,一打就碎,然后就是壬辰倭乱被彻底打醒了。

    如今,石碑依然在,但是这里已经站满了大明的将士。

    戚继光看着眼前被俘的东瀛王室和官员,心中豪气顿生。他拔出剑来,在石碑上划出一道口子。

    “海天相隔,一衣带水,陆岛合该一统。犁庭扫穴,斩妖除魔,东瀛已无战事。我等,终究是没有辜负陛下隆恩,接下来在整个东瀛,追杀倭寇!海边家中藏有中原衣物首饰者,格杀勿论!”

    将士们举起手中兵刃,齐声高呼起来,声浪震烁京都城。

    戚继光身边,一个亲兵附耳道:“将军,道长不见了,小道长也不见了。”

    戚继光点了点头,李渔和张三丰走了,事了拂衣去,果然是修道之人。

    他在自己的上奏中,丝毫没有夸大自己的军功,而是将李渔的功劳全部写了下来。

    戚继光知道,自己欠了李渔一个天大的人情,真的是比天还大。

    直到现在他也想不通,为什么李渔会把不死药这东西给自己。

    浩渺无垠的海面上空,李渔御空而行,这一战已经结束,是时候去和朱标商量点事了。

    首先当然是铲除金陵那群鸟人,然后就是那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人皇封神。

    此事或许是下一个导火索,有可能会彻底毁灭中原,但是李渔知道,这个压力必须有人来抗。

    这一代是人间鼎盛的黄金岁月,豪杰遍地,英雄无算,战力惊天。

    如果这一代人没有担当,不敢出来打,难道要留给子孙么?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诡异降临 剑来 惟我独仙 异香 知北游 彼岸之主 仙逆 大师兄又出极品了 我的姐姐不可能是丧女 仙宫 正青春 神话之后 低调在修仙世界 洪荒之瘟疫漫天 盖世双谐 洪荒之截教仙童 掠天记 苍穹之上 谋局 玄鉴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