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七十四章 清宫夜宴(第 1/4 页)

    接着,姜药又得到一个消息。

    姜正嫡没有自封太子,而是直接登基继位。他的诏命说,母君有令,让他即刻登位,正式禅位于他。

    姜药越发有些不解了。蚕药妃才是九觋之主,姜正嫡只是少主。立国建号这等大事,难道不应该等蚕药妃回来?

    要知道,蚕药妃在九觋威望很高,可谓万古以来的一代令主,不是摆设。

    即便蚕药妃有要事在身回不来,那姜正嫡身为人子,也该遥尊蚕药妃为帝,自己为太子吧?

    可姜正嫡竟然直接继位了。而且,九觋群臣并无反对。

    姜正嫡的性格似乎是不做而已,要做就做绝。他没有像盘鼎和海云螭那样,自称什么楚王、齐王,而是直接称帝,自号天子!

    九觋少主清?君,摇身一变直接成为大清皇帝!

    如此一来,姜正嫡成为如今真界唯一的“天子”,“皇帝”。

    虽然这个至尊之位如今只有九觋承认,可毕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

    姜正嫡如此做派,显然比盘氏更了解历史。他这么干,当然是为了抢占正统先机。

    就目前局势而论,先称帝的人,可能真会占据先机。

    他公布的见过大诏开篇就强调:“天下久分,浊浪滔天,毒焰炙地,而爰有大清…”

    这就很有意思了。

    完全就是一副天下救世命主的口吻,自以为天命在己,所以年号“天命”。

    更让姜药不安的是,姜正嫡的建国大诏中的内容,对“我大清”的的体制,着墨不少,显得比较完备了。

    和换汤不换药、体制简陋的楚国不同。从姜正嫡的《建国大诏》看,“我大清”的体制相对而言就精致多了。

    而协助起草《大诏》的臣子,竟然是青禄!

    青禄可是熟知姜公变法的啊。

    首先,姜正嫡明确,皇帝,天道应运而生,是为天子。天子受命于天道,至高无上,位在九五。

    他从法律上,强调了皇帝神圣的地位。在大位设计上,比楚王齐王高级。

    其次,《大诏》明确了大清国的官制、军制。还像明国一样,制定了九品官制。

    中央建立议政台,从十二大部的贵族中选拔八位强者为议政大臣。议政台成为大清国最高中央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

    议政台行使职能称为议政台会议,皇帝亲自主持。

    姜正嫡通过任免议政大臣,就能牢牢掌控议政台会议。皇权进一步集中了。同时,大贵族们面对君主时的天然团结,也被撬开了一条缝隙。

    议政大臣为从一品,正一品暂时不设。

    议政台之下,设置九府。分别为司马、司吏、司赋、司刑、司药、司阵、司符、司器、司察。

    九府长官两员,叫左右府令,正二品。

    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十几个小机构,作为中央高级机构的辅助。

    一台九府,就是这“大清国”的中央官制了。

    而皇帝本身还有一个御用机构,叫侍御府,其实就是姜正嫡的私人顾问。《大诏》中说,侍御府官员待命御前,以备策问。

    看起来权力不大,和议政台无法相提并论。

    可精通华夏古代政治的姜药却知道,这侍御府,其实就像康麻子早期的上南书房,雍正早期的军机处。

    总有一天,这侍御府会取代十二部大贵族把持的议政台。

    由此可见,姜正嫡的手腕可谓十分老道。这其中,青禄肯定也出了不少主意。

    地方上,姜正嫡却和楚国一样,换汤不换药,仅仅设立了名义上的地方官府,如郡守,县令。

    这些地方官,也是由原来的地方贵族兼任。

    在姜药看来,大清国的中央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了,主要缺少了掌管礼教和科考的礼部。

    可是在地方上,“我大清”还是氏族政治那一套,部落贵族对地方资源和权力的垄断,没有本质改变。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仙逆 神话之后 谋局 我师叔是林正英 低调在修仙世界 剑啸灵霄 玄鉴仙族 大夏文圣 武圣! 一渣到底[快穿] 天行健 我的傲娇学姐 仙父 我的干爹是天道 志怪书 谁让他修仙的! 正青春 修真门派掌门路 洪荒:截教副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