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硅谷老顽童与备胎“银色狐狸”(第 1/3 页)
李晓凡陪同倪院士拜访的第一位巨头是amd创始人桑德斯,李晓凡私底下给他的绰号是“硅谷老顽童”。
当下的桑德斯正处于春风得意的时刻,作为一家“山寨”intel而起家的“第二供应商”居然在四年之前的1992年,amd对intel的法律诉讼结束,amd公司奇迹般地胜诉,正式获得了生产386处理器的资格。
之前,两家公司有个协议,约定“amd有权对intel销售的intel微型计算机和周边产品中所包含的微代码进行复制……”
amd公司的律师团抓住这句话中的“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一词的定义漏洞,amd认为是指“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这样它就可以继续做英特尔的备胎,继续“山寨”。
而intel公司认为是指“微型电脑”,这样它就可以不让amd做备胎。
但是在这场诉讼官司中,amd公司居然奇迹般地获胜了!
这本让已经做好失败准备打包铺盖回老家芝加哥的桑德斯与amd公司喜出望外!
这固然有协议漏洞问题,还有更重要原因是美国人也不希望intel公司一家独大,垄断整个cpu行业。
作为采购cpu数量巨多的蓝色巨人ibm电脑公司也希望amd这家“第二供应商”能够存在下去。
“第二供应商”这个概念和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军方,肯尼迪时期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麦克纳马拉此前曾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上任国防部长后,他认为美军方的部件采购自一家供应商过于浪费,因此改变采购制度,规定每一种部件都应采购于至少两家供应商,通过两家公司竞争,既能降低采购价格,也能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供应。
此后“第二供应商制度”很快在美国的电子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并沿用至今。
最明显的例子是,苹果公司的供应商无论是组装还是零部件提供,都必须至少两家,iphone所用的顶级小尺寸oled屏幕尽管只有三星电子能够生产,但苹果公司还是想方设法培育了lg显示和京东方作为第二供应商……
“嗨,倪院士,李,欢迎你们来访我们伟大的amd公司!”
因为有在仙童公司时候的老上司唐瓦伦丁介绍,桑德斯见到倪院士与李晓凡后非常热情。
今年六十岁的桑德斯虽然已经满头银发,但是一身得体的名牌西装配上颜色鲜艳的领带,看上去精神奕奕,就像一个好莱坞的老明星。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