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安静(第 2/4 页)
“怎么就疯了?别人办得,我办不得?”
赵滔没好气道,“在国内办民间电影展,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当成非法组织给取缔了。再说了,人家现在不让随便颁奖,你还电影节?拿个金马车把你烧糊涂了?”
“那咱就掰扯掰扯,第一,人脉,我老贾不说门生遍天下吧,在三大影展也都是有人的。”
“嗯!”
“第二,政府。你记得咱拍《山河故人》的时候,来的那帮人吗?”
“记得啊,你不说是政府的吗?”
“对啊,这就叫官方背书!那帮人最开始想找我,学冯晓刚弄什么电影公社,让我给拒了。”
“嗯,第二点,算你满足了。然后呢?”
“今晚那小伙子就是第三点,商业力量!”
赵滔想了想,嗯,确实,人家公司市值如今破千亿,确实是商业力量。
“然后呢?”
“这还不够?官方加商业,再加上能拉过来的国际人士,一个电影节还不是手到擒来?”
在国内办大型活动,需要的也就是这几样:第一,政府背书,要不随时会出事;第二,资金支持,谁也不会关注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活动;第三,某种意义上是最重要的,有人来捧场,唱堂会嘛,冷冷清清的谁在乎?
只要这三点搞定,剩下的也就是水到渠成的慢慢深化影响力,只要不出现什么严重错误,活下来不成问题。
“唉···”
赵滔叹口气,“好不容易不折腾地下电影,那小孩一说话,你这是又要往另一个坑里跳。”
“别抬举他,这个想法我早就有,只不过一直没想通而已。”
贾科长叹口气,又道,“他刚才有句话说的不好听,但还挺有道理:您的时代是小县城的时代,青年们迷茫的活着,堕落着,然后毁掉自己···”
那时候,万年笑着说,“我没说一切都变好了,有人还是在堕落着,不过方式不一样了。您能拍出为了生活去偷东西的县城青年,但不一定能拍出为了买水货手机往返于内地和香江的商贩。这些需要交给年轻人,需要交给当下的导演去拍。”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