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亮眼(第 1/4 页)
不管中外,主旋律电影都有,国内有《横空出世》、《大决战》,外边也有《拯救大兵瑞恩》、《逃离德黑兰》等。
国内电影,在某个时期出现过一个极大的倒退,暂且不言。
在那之后,电影行业先是迎来一个思想解放,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第四代导演拍摄了一大批有艺术表达,也有现实意义的电影。同时第五代横空出世,国际扬威,中国电影似乎就直接从小打小闹进化到了国际路线。
后来呢,又是一个低谷。
也就是这个时期,主旋律电影成了个烂大街,没人爱没人看的东西。
一没故事性,二没刺激性,文艺青年看不上,一般观众不喜欢,二逼青年看着也没乐子,被骂是活该。
“建”字号的电影,倒也算是趟出一条路子,全明星阵容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力,可惜出道就是巅峰。后来的《建党伟业》、《辛亥革命》都是口碑崩盘外加票房崩盘的作品,这个路子,还是没走通。
其实,全明星这个路子是对的,靠着大导演、名演员的个人吸引力,确实能提升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期待度。
但故事也很重要,就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比较一下,有葛大爷的《北京你好》跟俩盲流扶宇航员的《白昼流星》,哪个好?
观众膈应的不是你堆明星,是你不好好讲故事。20块钱看一百多个大明星,谁不想啊?关键你故事得过得去!
后来,《风声》首开先河,把“谍战”、“侦探”这些商业要素和主旋律的故事结合的很棒,算是个中翘楚。
俗话说,流不流行看跟风,《风声》之后,《东风雨》之类的作品出现一堆,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风声》对主旋律电影的影响。
观众也总算是享受了一把,原来主旋律不止是阳光灿烂红旗飘,敌人弱智我英雄,也能是步步惊心的敌我博弈。
《十月围城》算是个中巅峰之作,虽有些剧情上的不圆满,但仍旧把无名英雄这一主题向人民、向社会进行了一个扩展。
再后来,观众就又有点厌倦了。
忆苦饭有用吗?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