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三百四十五章姚广孝(第 2/4 页)
就像史书一样,浩瀚史书记录下来,很少说哪个帝王做了什么超越古今的计策。
因为形状不同,因为他们责任不同。
帝皇和臣子,何必去争功?
世人记载郭嘉荀彧才智无双,可记载过曹操智计惊人?
没有的,虽然大家承认,但是大家对于帝皇和领袖的选择不同于智谋之士。
就像朱祁镇的前半生一样,史书上清楚的写着,英宗在三杨和于谦的辅佐下,已经体现出明君之姿。
可那个时候的朱祁镇真的有决断国家大事的权利吗?
三杨死后,朱祁镇再也没有了限制,土木堡出现,大明国运险些断送。
世人皆说朱元璋的兵法天下无双,那么把冲锋陷阵的徐达和常遇春放在那里?
智计无双?把李善长和胡惟庸等人放在了哪里?
帝王需要做的掌舵,而不是出谋划策。
分工明确才是国家正确运转的方案。
说一个帝王全知全能,本身就是一个驳论。
姚广孝因为了解的太多了,知道自己的情况。
太了解自己的情况。
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既然如此,他就选择了朱棣,跟着朱棣来到奉天,和朱棣聊人生,等待时机来临。
庸人会直接劝人造反。
委婉的人会来一个黄袍加身。
再委婉的人,会来心理暗示和撬动。
姚广孝就是最委婉的人,他用时间给朱棣暗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