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二百一十六对丞相制度的不满(第 2/4 页)
结果谁知道周亚夫脑子怎么不对了,开始用丞相权利和景帝对着干,死活都不让换太子。
如果周亚夫不作死,景帝应该是想让他给武帝保驾护航一段时间,毕竟那个时候的周亚夫可以做到武力镇压朝堂。
综合来说,从汉朝往后,丞相这个职位,实在是让皇帝又爱又恨。
景帝前期爱周亚夫这个丞相,可以帮助他稳定朝堂和天下,以至于景帝的命令没人敢胡乱驳回,政治非常不错。
后期就是恨,这个傻子,不好好的干自己的职责,天天和我讨论换太子的危害,我用你讨论啊。
景帝当时的恨意,估计都已经达到滔天的地步了。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只要是想要有所作为的,都会对丞相这个职位或多或少有点讨厌,主要还是看是谁在那里。
历朝历代的皇帝削丞相就成为了惯例。
慢慢的到了隋朝的五省六漕和三省六部,等到了唐朝,就彻底形成三省六部制度,把丞相权利削到了一定程度,乃至于出现多名丞相,像李世民基本就是今天设立一个明天设立一个,多的时候三省六部中挂着丞相名的多达数个,就是为了分散丞相的权利。
像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马周、岑文本、杜淹、李靖、李勣、侯君集等等,都挂过丞相职责,甚至于常年混迹在三省,把原本属于一人统领三省六部的丞相职责分刮的一干二净。
丞相权利小的可怜。
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宋朝,宋朝的丞相权利又重新归于伟岸。
等到了明朝,直接废掉,慢慢形成吏部天官和内阁制度,内阁大学士常年保持三人,又逐渐稳固下来。
还有各朝各代皇帝的小朝廷,还有内外朝,都充分表明了皇帝对丞相制度的不满,有些丞相,确实太狠了,把皇帝逼的退无可退,尤其是王莽,直接把皇帝废了,自己上。
这些情况无一不在表明,皇帝你该限制一下丞相了。
而无论是唐朝的分化,还是明朝的内阁,这些人依然在执行丞相的职责,那就容易出现权臣,尤其是某些人得到皇帝的支持后。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