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二九章 乡土文学(第 4/4 页)

    主题就是两岸中国文学,流程也简单,今天就是思维碰撞、各抒己见,说白了也就瞎聊,明天则有一个轮番的个人讲演。

    开场白结束之后,于东他们拿着话筒分别做了自我介绍。

    宝岛三个作家先做自我介绍,底下都是礼貌的掌声,后来到了毕飞雨,掌声明显要热烈一些。

    再到于东时,气氛已经到了一个高峰,不仅仅是掌声了,还有响亮的呼声。

    最后汪曾棋拿到话筒时,也是有些惊讶,没想到于东这么受年轻人欢迎。

    等到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吴书青就带头引了个话题出来:“大陆和宝岛……”

    一开始,大家就聊一些两岸文学的事情,大陆这边作家聊大陆的,宝岛那边的作家聊宝岛的。

    中间吴书青看这样下去可不行,就又提了另一个话题,说起了乡土文学。

    为什么要说乡土文学,是因为在座有两个乡土文学代表作家,大陆这边无疑就是汪曾棋了,而宝岛那边则是肖丽红。

    说起乡土文学,他们两个自然是最有发言权,不过龙应苔却跳了出来,她之所以跳出来,是因为她曾经评过肖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批这部小说是盲目的怀旧,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言情小说,片面的,浮面的,渲染人性中唯美的一面,而对人性的深度、复杂性与多面性毫无所知,或刻意的粉饰。

    所以这次讲到乡土文学,龙应苔自然要再次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当着这么多人面,她也不能说得像文章里面一样写得那么直白。

    “在我心中,乡土文学应该是要全面的,深刻的。乡愁是一种伟大的情愫,但是不能让乡愁掩盖掉一些现实的东西,乡土小说更应该真实地纪录那一片土地的人的真实面貌,不然我们的乡愁到底是什么?会不会就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感觉而已?”

    听到这话,汪曾棋摸了摸眉毛没有说话。

    肖丽红也没说话,事实上,肖丽红就很少开口。

    可能也是意识到气氛有些不太对劲,龙应苔又说,“同一片土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我只是想说,既然乡土小说旨在描述有地方特色的现实生活,那么现实性就是逃不开的。再者说,宝岛和大陆这些年的文化发展有着很多的不同……”

    “龙女士。”

    忽然,于东开口了,他带着淡淡的笑容,忽然就开口了,被打断的龙应苔一愣,随即礼貌地说道,“于先生有什么意见?”

    于东这么一开口,台上台下所有人都看向了他,想看看他要说什么。

    “龙女士读的是外国文学,可能对中国文学的了解有些片面。尽管因为某些原因,两岸的乡土文学发展有些不同,但是总体来看,几乎没有分歧。”

    他一出口就不太客气,龙应苔眉毛一挑,正要说什么,只是于东没给她机会,继续说道,“49年以前,在大陆,乡土文学有两类,一类以彭家黃,台敬龙为代表,作品以批判为主,另一类则以汪先生的老师沈从文先生为代表,所描绘的更多的是田园牧歌。”

    “这个时候,宝岛受霓虹等地影响,较多的是批判型乡土文学。到了49年之后,宝岛有了更多的传承大陆新文学的田园牧歌型乡土文学作品,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梅逊的《故乡与童年》。再到了七八十年代,两岸乡土文学群雄崛起,多元共生,乡土文学也引入了一些现实主义技巧……”

    于东静静地将乡土文学的历史给大家梳理清楚,然后总结道:“我认为,不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应该要带着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文学作品。并不能因为一个人在回忆故乡的时候多了些浪漫和非现实,就觉得粉饰太多,不然最终都会走向一个极端。”

    “既然龙女士修读的是外国文学,那应该也知道,即便是马克吐温,在进行跟乡土有关的创作时,也更多地在体现战后美国健康、活泼的生活情绪。既然马克吐温能够暂时地放下现实中人性的复杂,只着眼于美好的东西,那我们中国的作家为什么就不可以呢?还是说,龙女士压根就不觉得咱们的乡土有什么美好值得歌颂?”

    于东说完之后,现场响起了掌声,连汪曾棋也轻轻地在鼓掌。

    龙应苔见状,连忙辩解道:“于东先生可能是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当然没有否定田园牧歌的意思,只不过一味的怀旧,可能会让旧时代的糟粕重现涌现。例如某一些小说里面,刻意淡化了传统礼教思想对人民的荼毒,将传统礼教理想化,或许会让人忽视传统礼教的劣性。”

    于东没有看她,而是转头问底下的学生,“诸位同学,你们会因为《活着》这部小说就觉得活着就一定都是苦难么?你们又会因为《边城》这部小说就觉得全天下所有人都是美的么?”

    “不会。”

    于东得到回复,点点头,又看向龙应苔,“龙女士,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在乎血浓于水么?你是否觉得血浓于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面对于东忽然提出来的两个问题,龙应苔愣住了。不仅是她,其他人也愣住了,因为这两个问题问得很突然。

    于东则静静地看着龙应苔,等着她的答复。

    龙应苔挤出一丝笑容,“血浓于水当然不能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其实它应该是文明传承所依附的媒介和具体体现。”

    于东有些失望地摇摇头,因为这个问题龙应苔“曾经”说过,她说她不在乎血浓于水,她说“如果我们对于文明的尺度完全没有共识,如果我们在基座的价值上,根本无法对话,血浓于水就没有意义”。

    这是龙应苔的原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高度,也很有道理,但这是典型的诡辩,文明的尺度到底是谁定的,应该是她龙应苔还是亿万民众?如果亿万中国人的精神汇聚在一起形成的对文明尺度的认知,跟她龙应苔对文明尺度的认知不能在一条线上,那到底是谁的问题?

    现在,对于同样的问题,龙应苔却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大概只是因为她的身份不同吧。

    这样一来,于东倒对她又低看了三分,甚至失去了跟她对线的兴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慢性沉迷 攻玉 我行让我上 情终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好运时间 覆水满杯 不要在垃圾桶里捡男朋友 雪意和五点钟 黄烟 七天七夜 白色口哨 同学婚约 被绝情断欲后我成了万人迷 黑天 营养过良 枭起青壤 碎玉投珠 完美无缺 敬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