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七九章 玻璃罩子(第 3/4 页)

    于东是第二天上午看到的邮件。

    邮件确实很长。

    “御道吾兄,请原谅我在深夜时分给你投递邮件,实因遭遇难题,亟需解救。想必于东的新书《诅咒》你已看过,这部小说中……”

    等到将邮件看完,于东忍不住扯起嘴角笑了起来,跟别人煞有介事地研究自己,是一种十分怪异的事情,而这种怪异令人感到有趣。

    通篇邮件看下来,张作海确实是遇到了难题,而他所纠结的点,其实问题还是出在他忽略了这部小说的视角运用。

    张作海太过纠结小说使用的手法以及流派,反而在视角的剖析上有所缺乏。

    当然,这也不怪张作海,因为于东在《诅咒》这部小说里面确实是使用了很多手法,虽然并不是主线内容,却迷惑了张作海这类学者,让他们的关注点都放在了手法上面。

    思虑一会儿,于东开始撰写回信。

    张作海的来信很长,于东的回信也不短,他着重从写作视角阐述了《诅咒》这部作品。

    这边张作海中午下课回家,看到了于东的回信。

    看完回信之后,张作海像是被打通了穴道一样,一下子就通了。

    老董说的没错,这部小说的成功就在于视角的选择和转换,而于东之所以在视角的选择和转换上做到如此贴切顺滑,完全是因为长年累月的经验以及他的独特审美。

    关于于东的审美,张作海已经写了很多篇文章进行研究,所以这一次,他准备就小说所展现出来的视角展开讨论。

    不过在东西写作之前,张作海也有一点疑惑,因为老董写得也太深入了。

    这篇邮件不像是对别人文章的分析,倒像是自己写作的心路历程。

    张作海看着邮件,忍不住滴咕一句,“这个老董,将自己代入的这么深么?”

    表演学上,有分体验派,表现派,方法派这些讲法。

    其实在学术研究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有些学者在对某一个艺术家进行研究的时候,并不总能站在第三人称视角,也时常会尝试着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试图进入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寻求更多信息。

    张作海曾经也这样做过,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是一种好办法,因为“站在”艺术家视角这种说法,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主观性是学者做学术研究是万万要不得的。

    当然,也有人会经常这样做。

    或许,这个老董就比较尊崇这类的研究方法,在这封回信中就能看出,老董似乎是将自己代入到了于东的视角里面,甚至还代入成功了。

    张作海笑着摇摇头,虽然他不赞同这种方法,但是老董却用这种方法给了他一些关键启示。

    “御道兄,感谢,来日有机会请你吃饭。”

    匆匆回了一封邮件之后,张作海开始写他的论文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慢性沉迷 攻玉 我行让我上 情终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好运时间 覆水满杯 雪意和五点钟 不要在垃圾桶里捡男朋友 黄烟 七天七夜 同学婚约 白色口哨 黑天 营养过良 被绝情断欲后我成了万人迷 完美无缺 敬山水 枭起青壤 失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