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五五章 调子起得有些高(第二更)(第 2/4 页)

    “我倒是觉得,这部小说里面所用的语言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程会昌忽然开口了,而他一开口,会议室也跟着静了下来,大家都想听听这位研究古代文学的老先生对《人群》有什么看法。

    “在我看来,《人群》也是一个语言实验。小说中有些俚语话、口语化的表达,把时代与地方的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在人物和环境描写上又运用了一种文白交织的语体式样,给人一种古典的直观感受。”

    老先生说完之后,在座的人都忍不住点头,确实如他所说,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非常有特点。

    而且关键是,不论是运用了俚语还是文言,都能让大家看得明白,而且还很顺畅,并没有突兀的感觉,这一点非常难得。

    程会昌继续说道,“我们中国文化是有内核的,而内核之所在,就在于地方。但是一味地表现地方,却又与时代有背,所以我说《人群》是一个语言实验,它至少在尝试找出一种更为大众接受的方言写作样式。”

    “另外,用方言写作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无需赘述,自能表现地方人物特点。譬如我们在《人群》中,只要见到有谁用你或者您,自然就知道这个人不是上沪人。当然,这一点在很多小说中也能看到。”

    “程老说得没错。”沈昌河接过话茬,“而且,如果仅仅是保留地方词汇,并不能显示出《人群》语言策略的高明之处,其区别并超越以往方言小说的核心特色是让沪语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时实现了音与意的兼容。”

    李钦跟着说道,“是的,《人群》不仅仅在语言的运用上集合了古与今,而且在内容上也集合了古典于先锋于一身……”

    一旁的于东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话,其实他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想这么多……也不能这么说,他写小说的时候也想了很多,但是不会像沈昌河他们想这些比较学术性的东西。

    比如沈昌河说《人群》让沪语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时实现了音与意的兼容,于东也想了,但是他想的就是保留沪语的特点,然后让非吴语区的人也能够看懂。

    而且他凭自己也做不到,很多时候都要靠程砚秋帮忙。

    但是这样的学术研究会,于东是理解并且熟悉的,因为他自己之前就参与过很多次,只不过像今天这样有分量的还是第一次。

    他们似乎也没准备让于东发言,只是偶尔跟他搭两句话,更多的是不想让他坐着太无聊。

    而于东在旁边听了好一会儿之后,也终于明白程会昌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研究会了。

    老先生从头到尾一直都在聊跟古典有关的东西,从文白交织的古典式样语言再到说书人的写作手法,围绕的都是古典二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慢性沉迷 攻玉 我行让我上 情终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好运时间 覆水满杯 不要在垃圾桶里捡男朋友 雪意和五点钟 黄烟 七天七夜 白色口哨 同学婚约 被绝情断欲后我成了万人迷 黑天 营养过良 敬山水 枭起青壤 碎玉投珠 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