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八九章 抓到你了(万更求订阅,求月票)(第 1/4 页)

    顾问小组的人听到刘诗坤的话,纷纷放下手里的活看了过来。

    陈枫也看了过去,看到刘师坤拉着程砚秋未婚夫,这令他有些意外。即便刘师坤是程砚秋的老师,他也不至于对程砚秋未婚夫这么热情吧,还说要介绍一位老师给大家认识。

    一个语文老师,有必要这么兴师动众么?

    刘师坤一只手拉着于东的胳膊,另一只手扬了起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位,他就是《向西》的作者于东。”

    这些人中,有些看过《向西》,知道于东,有些则压根没听过这名字。不过不管认不认识,听完刘师坤的介绍,他们都自发地鼓起掌来。

    不认识于东的人小声问旁边的人,“这于东是谁?”

    “大作家,这两年很出名,没想到真人长这么英俊。”

    “写过什么书?”

    “《向西》啊,刘师兄不是说过么?”

    “没听过,还有其他出名的么?”

    “其他……哦,他有部改编成了电影,叫《软刀》,还挺好看的。”

    “《软刀》啊,我看过,原来他就是原著作者。”

    ……

    刘师坤对大家的反应非常满意,等到掌声停下来之后,他继续说道,“于东呢,正好也是咱们央音的家属,虽然他不是搞音乐的,但是艺术都相通,以后咱们跟他多多交流,看看音乐跟文学是否能够碰撞出曼妙的火花来。”

    一听于东竟然是央音的家属,大家的反应更加热烈了。有时候,八卦比其他什么东西都要吸引人。

    他是谁家属?

    其实也不难猜,这会儿于东就跟程砚秋紧紧站在一起呢,一看就是一对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大作家走到现实来了。”

    “他是程砚秋老公啊,真没想到。”

    “他好像也是在金陵教书。”

    众人热闹地讨论着,唯有陈枫如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了头。他倒也不认为自己不如于东,只是于东运气好,写了几篇出名了而已。

    写的嘛,谁不知道呢,只要不是文盲都有机会出名。

    但是奈何现实如此,人家确实有名。

    “来,让于东给大家说两句。”刘师坤将于东推到了前面。

    于东被推到了前面,回头看了眼程砚秋,心说你这老师平时就这样子?也太热情了。

    程砚秋回了一个“加油”的眼神。

    面对很多人讲话的经验,于东并不缺,毕竟是个老师,上学的时候就锻炼得很好了。即便上学的时候没锻炼好,后来那些颁奖典礼、讲座也给他磨练好了。

    他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大家好,我是于东,现在我就不耽误大家时间了,晚上我请大家吃饭。”

    所谓大道至简,最高明的讲话,就是讲一些别人爱听的。

    果然,于东说要请吃饭,现场气氛又被点燃了。主要是这段时间大家在兰市太无聊了,有这么个热闹能凑,他们都挺高兴的。

    “好了,大家都去忙吧。”

    刘师坤看差不多了,将于东拉到一边,又问起《向西》的事情,得知《向西》在九月底发售,便说到时候一定过去参加于东的签售会。

    “不用,到时候我亲自送几本过去给您吧。”

    刘师坤笑呵呵地说道,“书是一方面,我主要也想去凑个热闹。”

    “那我到时候让人去请您。”

    ……

    当天于东请大家吃饭,陈枫没去。刘师坤作为组长还特意问了一下,得知陈枫有些小感冒,还感叹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啊,看着人高马大的,就是不经造啊。”

    刘师坤说话耿直,于东这一天的时间算是见识到了。

    不过于东也好奇,为什么大家都叫刘师坤组长或者师兄,只有程砚秋叫他老师。

    程砚秋跟他解释,刘师坤不是央音的老师,只不过之前在央音学习过。这次央音组成顾问小组,特意请刘师坤过来担任组长。所以大家都叫他师兄或者组长。

    而程砚秋之前跟刘师坤学过一年多钢琴,所以叫他老师。

    刘师坤这几年不怎么在国内,他跟妻子在香江那边开培训班,生意做得很不错。通常,只有大陆这边有活动时,他才会回来。

    于东对音乐界不了解,说到钢琴家,他能想到的要么是李斯特这种古早级大神,要么就是马克西姆这种比较流行钢琴手,再就是李云迪和朗朗那种因为网络时代而被大众所知的国内钢琴家了。

    不过听程砚秋说,刘师坤很厉害,而且是顶厉害,厉害出国的那种。

    ……

    经刘师坤那么一宣传,于东出现在白塔山公园的事情就在来参加艺术节的人群中传开了。

    第二天,甘省话剧团的导演和编剧就找到了于东。

    导演陈新伊四十来岁,成熟稳重。看得出来,他非常忙碌,于东见到他的时候,他那件白色衬衫都被汗湿了。

    一见到于东,陈新伊就热情地握住了于东的手,“于老师,久仰,久仰,幸会,幸会。”

    编剧张明年轻一些,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他跟在陈新伊身后,等到陈新伊跟于东握完手,就把于东的手给接了过去,“于老师,久仰,久仰。”

    于东看着两人,不明所以,“二位是?”

    这会儿陈新伊他们才想起来自我介绍,“我们是话剧团的,我是陈新伊,他是张明,这次的话剧《极光》,我是导演,他是编剧。”

    于东点点头,《极光》这部话剧他还真知道。

    这是根据90年中、法、美、英、苏、日六国六名探险家,历时219天,首次徒步横穿南极的事迹改编而成的话剧,今年才出来。

    不过于东不明白的是,他俩跑过来找自己干嘛?

    看到于东眼中的疑惑,陈新伊笑道:“听说于东老师在这,我跟张明特意过来拜访,希望于老师过去给我们指导指导。虽然于老师你们没有写过话剧,但是我们都知道于老师你在戏剧创作这块有着非常高深的造诣。”

    张明跟着点头,“是啊,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找你的,希望于老师不吝赐教。”

    他们俩这话倒是把于东弄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在话剧这块真的算不上行家,顶多只能算是有所涉猎。

    “话剧这块我接触的确实不多,要说学习,也应该是我过去找二位学习。”

    “于东老师谦虚了,你的我基本都拜读过,我敢说,把里面的某些叙述删掉,再把某些叙述加上括号,就是一部成熟的话剧剧本。”张明说道。

    听了张明这话,于东差点笑出声来。这张明倒还挺幽默的,不过他的话很夸张,话剧跟不可能这么简单的变换。

    见他们这么热情,于东便点点头跟着他们去了。

    不过他又不是愣头青,人家让他指导他就真指导。看过排练之后好好地夸了一遍,然后再提出一些微不足道,无伤大雅的小问题。既不会让对方丢面子,也不会让对方感觉自己在敷衍。

    得到于东的夸赞之后,陈新伊和张明都很高兴,拉着于东聊戏剧创作的事情,一副遇到了知音的样子。

    编剧张明搓着手,还要把于东的寡妇之死排成话剧,不过这事大家没有深聊,毕竟艺术节在即,他们也没这个精力。

    话剧团来过之后,其他团也相继来了。

    京剧团的演出是新编历史剧《夏王悲歌》,秦剧团演出的也是新编历史剧,叫《百花曲》,还有陇剧团演出的是根据霓虹作家井上靖《敦煌》改编的《莫高圣土》。

    如果说话剧于东还懂一些,那其他几个于东就是一窍不通了。他们请他过去,他能做的就只是把排练看一遍,再把剧本看一遍,然后挑几个地方夸一夸,皆大欢喜。

    其实他们请于东过去,也不仅仅是让于东夸他们,特别像陇剧这种小众剧,当然最希望的还是于东能帮他们宣传宣传。

    只不过于东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他自己不懂的东西,也没办法宣传。

    其实这几个团来找于东,于东还可以理解,毕竟多少跟文学方面有联系。但是后来连一些歌舞团也跑过来凑热闹,真的就硬凑了。

    还有一些机关领导,听说于东在这,非常热情,邀请于东过去单位参观。

    不知不觉,于东成为了艺术节准备期间最为忙碌的人。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慢性沉迷 攻玉 我行让我上 情终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好运时间 覆水满杯 不要在垃圾桶里捡男朋友 雪意和五点钟 黄烟 七天七夜 白色口哨 同学婚约 被绝情断欲后我成了万人迷 黑天 营养过良 枭起青壤 碎玉投珠 完美无缺 敬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