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倒霉庶子(12)(第 2/4 页)
从蔓蔓怀孕以后,府中的生意账本都是他亲自处理。此时书房内,算盘拨的霹雳啪啦的响,他又在对账。
银子赚的越发的多,以后回到京城,花销大也不打紧。家底殷实了,才能养活妻儿。
翌日,按时去到前衙上班,对沈清和来说就是上班。如今军营与县衙的几个大粮仓全有重兵把守,没有战事,军士们四班倒轮流值守。
几次,抓住西戎探子,知道今年又有一场硬仗要打,可能会很惨烈。
只是沈清和不怕,他不愿意打仗,但是有人欺上门来送死,他不介意让他们有来无回。
刘师爷拿着东西,匆忙进来,“大人,知州大人的信函。”
“州府有什么事?”接过刘师爷手中的信函,拆开看,知州是找沈清和开后门的,说是等土豆成熟,能不能多卖一些给州府衙门,看来知州也是未雨绸缪,为来年做准备。
“行,师爷别走,城内百姓有议论些什么?”他时刻关注着百姓们,只想安然度过几年干旱,他明年可能就不在威西,要调离此地。
也许是回京城也许去州府,他也不是很清楚,只能尽量做好眼前的事情。能让自己无后顾之忧的离开。岳父在干旱年间回京城的希望渺小,有岳父镇在此处,就是下任县令不作为或者想贪墨衙门生意也是不成的。
思绪飘远,想了很多,想到即将出生的孩子,他不忧心性别,无所谓。即使两人没有孩子,他也不担心。
“议论最多的是干旱问题,担心又要拖儿带女的去逃荒,还有担心西戎贼子前来抢掠。”刘师爷也担心啊,他不希望有西戎贼子前来骚扰,可这一切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可能听他的安排。
“逃荒是不用的,应该能熬过去。西戎人前来抢掠是肯定的,做好准备工作,让他们无法进城就行。”沈清和不担心西戎人,只是不想百姓胡咧咧造成恐慌。
两人细细商量了一些事情,全是一些预防措施,不得不提前想出应对之策。
四年的干旱,外面是饿殍遍野,可是威西境内虽然也一样干旱,但是有一位提前就做准备的好大人,居然没有饿死一个人,靠着之前的积攒还有新粮种,居然全然活了下来。
也没有一户人家外出逃荒,还有不少难民不朝京城方向与南方逃,却偏偏跑来威西,只为了活下来。
没有如他意料中的升迁回京城或去州府,而是留任此地,皇帝不放心下一任县令是否如沈清和一样干实事,在饥荒时哪敢随意安排别的人来,西戎人虎视眈眈,一直想占据边关几座城,连成一线为他们的据地。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