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长安(二)(第 3/4 页)
句注——雁门属地!
这也是为什么,苏意年纪大了,还在雁门驻守的缘故。
四个字:经验丰富。
他老刘家,就喜欢经验丰富的!
年龄不是问题,只要能力够就行!
刘彻提起毛笔,认认真真的回复苏意的提醒。
所书基本就是老将军辛苦,自己一定会注意之类的事情。
唠家常罢了。
批复完毕。
他顺手拿下第三份竹简。
“咚,咚咚。”
“咚,咚咚。”
门被敲响了。
刘彻抬起头,望着门口,呼道:“何事?”
常侍郎春陀在门外轻声回应:“陛下,胶西国廷尉署八百里加急!”
“胶西国?”
作为皇帝,他自然知道这个国家的诸侯王是谁!
一想到那位的性格,刘彻眉头陡然皱起。
他急匆匆的,把刚刚批复的奏折通通卷了起来,放在一旁。
望着门口,道:“让人进来!”
春陀:“诺!”
“嘎吱……”一阵冗长的开门声响起。
刚刚进入未央宫的那名士卒,在春陀地引领下,进入石渠阁。
“陛下,人已带到。”
“嗯,”刘彻笑着对着春陀点了点头,吩咐道:“你先下去吧。”
“诺。”
笑容收敛。
他用阴沉的的表情,盯着不远处的这名廷尉士卒,沉声发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几日前,胶西国高密县私自调动士卒五百人,前往鲁山乡。”
这名甲士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来一份用竹筒装着的秘信。
继续说道:“此乃密奏。”
刘彻淡淡地说道:“拿过来吧。”
“诺!”
士卒躬身前行,将竹筒放在案几上,又急忙退回去。
刘彻眯着眼睛,盯着案几上的绿色竹筒,打量一眼。
蜡封完好,无人打开。
拿起。
打开。
“砰!”
一份写满了文字的布帛露了出来。
刘彻抓着白色的布帛。
手腕一抖,将其打开。
双眸一转,停在右侧第一列,开始阅读上面的内容。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