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六十一章 筹边策(第 2/2 页)

    “妖族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何以明之?妖族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蛮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岁。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

    叶行远很认真一笔一划写着,他暂时忘记了省内的勾心斗角,而是想着边民之苦,想着具体屯田戍边之法,谨慎考量,不敢有一丝轻忽。

    “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与之。”

    罪人、奴婢、自愿前往,策略化为战术,一步步在叶行远的笔下实现细节。他仿佛能够看到塞外的一座堡垒正在缓缓竖起。

    叶行远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已不同,就连提调官们都感觉到了他身上的气势。有人叹息道:“只怕大宗师是失策了,这可是写过九首边塞诗的叶行远啊,别人不知边情,他又怎么会没有想法?想要借此将他裁汰,只怕终究还是要硬来才行”

    “谁能知道他除了三寸不烂之舌,更有实干之能?”有人摇头,一个人兼具各方面的才能,这本身就让人不敢相信,王学政吃这个亏,实在非战之罪。

    他们在感慨之时,叶行远正在写下结尾,“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妖族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

    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蛮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蛮者,功相万也。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最后一句话写完的时候,叶行远只觉得头脑昏昏,仿佛大病一场一般,浑身虚弱。这一次他明明没有使用灵力,为何写出这篇策论的时候,居然还消耗这么大?

    刚才那种喷薄的情绪,仍然在他脑海之中震荡,这又是天命的后遗症?叶行远有些迷惘,似乎他已经开始渐渐习惯这种为民而争的不平,不知道是天命陷阱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他内心深处,又开始生长的恻隐之心?

    这篇守边劝农策写出来,叶行远自知必然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就算他不曾使用灵力,天机不显,但就像他在桃花文会之中所做的“释租”一篇一样,落在有心人的眼里,就有巨大的价值。

    叶行远写下这样一篇高明的策论,当然是为了尽可能的压制王学政的阳谋,即使硬是要被黜落,他也有机会靠着这一篇策论的内容来翻盘。

    但至少也有一刹那,他落笔的时候忘记了这些自身的得失,真心实意的在为边民与国家在考虑。

    不可沉溺太深,这些大事终究还轮不到他去涉足。叶行远摇头,缓缓起身,捧着手中的考卷,缓缓走向稳坐钓鱼台的王学政。

    今时今日,掌握他命运的,正是这一位心思叵测的大宗师。对这样一篇策论,他会有怎样的评价?叶行远走到王学政的面前,毕恭毕敬的奉上了试卷,“大宗师,学生已然完成此篇屯田戍边策,请大宗师评点!”(未完待续。)

    ps:越写越像历史了,不是好兆头!还是要扭回仙侠去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彼岸之主 仙人消失之后 神话之后 阵问长生 志怪书 五仙门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过河卒 玄鉴仙族 武圣! 山河志异 叩问仙道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啸灵霄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剑来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中州录 武圣! 卧虎藏龙 仙父 仙逆 为龙之道 武道天途 志怪书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明夷于飞 重生八零娇娇媳 过河卒 不朽凡人 神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