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观影,电影名不能换(第 3/4 页)
只要没出现什么让所有人都感到不满的大缺点,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陈昕坐在前排,起身把调查表递给了坐在台上,主持会议的韩山平。
韩山平扫了眼,更加放心了,吹了吹话筒,开始讲话。
“好了,大家静一静,今天把大家请来看片,有些劳师动众,但相信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原因,对这部电影还满意吧?”
“这是应该的。”
“韩总客气了,看片就是我们的工作。”
“明白!”
“满意!”
这些在场的经理和老板也不是第一次参加看片会了,多数都是出声回应道。
“那就好。刚才看了大家填的调查表的分数和意见,平均8.5分很不错,意见嘛,都没什么营养,可见这部电影大家没挑出什么大毛病。
所以,现在我们就请导演陈昕上来,给大家说下三场试映的调查情况,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他说完了也可以提问。”
韩山平干脆利落地说完,看向了陈昕。
陈昕站起来,拿着450分调查表,走到台上,拿起话筒道:“各位院线的经理、老板好,劳驾跑一趟京城,不胜感激。
这450份表,跟大家刚才填的调查表一样,后面都附带着抽样调查人的资料,所以调查的真实性、客观性是有保证的,得出的结果也很有参考价值。
三场试映,在京城三家院线试映的,三位经理今天也有到场,他们还可以作证,而且抽样的人选中,其中三分之一是他们提供的,他们影院给会员的福利,这部分人的调查就更可靠了。
平均评分9.2份,十个涉及电影本身的判断题,八成五的观众选择了满意,最后的观点表达,跟各位出奇的相同,是对动作戏,电影名、两个主角的死的意见。”
陈昕讲完之后,看眼进来靠墙站着的兼职大学生们,“来,把调查表发下去,给各位经理和老板看看。”
很快这些表就被发了下去,这些院线经理和老板每人拿了八九张,相互换着看了起来。
随便看了看,有几个怀疑的经理,更是拿起电话拨打过去,询问了起来。
等到这几个经理打完电话,确信调查真实性后,再没人去看那些调查表,都看向了台上的陈昕,提问起来。
“陈昕导演,说实话,你这个电影名《绣春刀》实在没吸引力啊。许多不了解历史的普通观众,可能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更不能从电影名字上想到是个什么电影。
你能讲讲为何用这样的电影名吗?难道不能取个更有吸引力的电影名?比如‘锦衣卫’,这就比现在这个电影名直白好懂,让许多人明白这部电影是什么。”
一位肚子大大,操着一口川音的经理大声提问道。
“确实,刘经理说的很有道理。《绣春刀》这个电影名,确实有你说的那些问题。但是这个名字实在是不能换了,因为他跟电影主题和思想是高度统一的。
为什么呢?有人说《绣春刀》这部电影,既然讲的锦衣卫的故事,那直接叫锦衣卫不得了,更契合主题,还更直白明了,但这样就会让我们这部电影的真正主题和立意缺失掉。
绣春刀是锦衣卫的武器,说到底就是把刀,一把刀在不同的人手里就有不同的用途。
在大侠的手里,可以除暴安良,保家卫国;在海盗山匪手里,就成了杀戮凶器;在锦衣卫这样的秘密警察部门手里,那他可能是保家卫国的利器,也可能是为虎作伥的工具。
这正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叫《绣春刀》而不是《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象征着锦衣卫,而锦衣卫本身其实就是把刀,刀无正邪之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