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章 风波再起(第 2/4 页)
更别说等王师凯旋之后,朝廷还有一次大的论功行赏。
监军一职,里头的门道本就极多,而且历来能够充任监军的,皆为掌权者的亲信,况且齐衡可不仅仅只是个摆设花瓶,还有居中调度粮草之功。
一时之间,刚刚回京的齐衡竟成了香饽饽。
原本因为接连变故而导致门庭冷落的齐国公府,原本就因为和申家结亲而有了几分气色,现如今又接连升了好几个档次。
就连平日里上衙的时候,原本许多没什么交际的同僚,也纷纷热情的和齐衡打起了招呼。
齐衡不胜其烦,却无可奈何。
陕西一行,齐衡早已不是昔日那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了。
当着齐衡的面,旁人自然是好言好语,热情非凡。
背地里的议论,自然更少不了。
甚至有人将其和前几年声名鹊起的徐章、顾二三人摆到一块,称他们几个是武勋世家的同龄人里头,最初类拔萃的,三人还得了个汴京三杰的诨号。
一开始只是在武勋世家年轻一辈里头流传,后来人们竟然争相传唱。
不过对此还是有人持不同意见,譬如有些人认为徐章刚刚封侯,虽是武勋,却不能归属于世家,不能和那些开国勋贵们一概论之。
还有人说徐章出身金陵勇毅侯府,虽是旁支,却也是开国勋贵一脉······
还有些说齐衡虽然立了功,但却和另外两人比起来,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是以不能将其和他们放在一块儿并称三杰。
人们说起顾二,更多地却是说他浪子回头之类的,还说什么先顾候泉下有知,定然
毕竟徐章和顾二两人,既是勤王救驾,又是领兵平叛的,也算是功勋卓著了,现在一个平定了陇西,打退了
倒是齐衡,和其余两人相比,履历就略显有些苍白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