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亩产3000斤(第 2/3 页)
开会,学习大会,也是生产建设高潮的动员大会,现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人民群众表现出高昂的建设热情,创造了粮食高产的奇迹。
去年的秋收,山头地区的晚稻,亩产超过3000斤;还有贵省金沙地区,晚季稻的亩产达到3025斤。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事情,报纸都报道了,惊动了很多人,特别是江南省,本身就是传统的农业大省。
从去年开始,上面要求农业生产大奋进,以农业促进工业,完成整个经济的大奋进,现在,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已经开始大奋进了
所以,江南省的领导,比较着急了,落后就要挨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都不对,应该是进步慢了,就算后退。
别的省份的老乡,已经开始大奋进,可是,江南省的同志,还是稳步前进,这个就是差距,这就是落后。
多快好省的大奋进,时不待我,所以,上面下指标了,于是就有了,这个全省的农业生产的学习大会,动员大会,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然后超越别人。
下面开会的老乡都傻眼了,很多老乡以为自己听错了,确定是3000斤么,不是多写了一个零吗?
朱长喜忍不住问道:“老刘,你不会念错了吧?晚季稻有3000斤的产量吗?”
刘大田没好气的说道:“老朱,这么大事情,我可能念错吗?我告诉大家,3000斤,绝对是3000斤,没有多一个零。要是300斤的话,怎么可能上报纸呢?”
“我的老天的啊,一亩3000斤啊?”刘全堂忍不住惊叹的说道:“怎么有那么高的产量啊,我们的这里亩产,300斤都没有,比不上人家的零头啊。”
“是啊,3000斤,怎么种出来啊啊?”刘全海也不敢相信的问道:“大田,人家怎么种出来的那么高的亩产啊?是不是晚季稻的品种不一样啊?”
“怎么种出来的,那我不知道。”刘大田无奈的说道:“不过上报纸了,全国都报道了,事情肯定假不了。”
“都是种田的人,别人亩产超过3000斤,我们的亩产只有300斤,丢人啊。”刘大田急切的说道:“不但我们这些种田的人丢人,就连领导也跟着丢人啊。”
“我这里可是江南省,传统农业大省,每年省里投入那么多钱,可是,我们的产量上不了,说出去,我们,没脸见人啊。”刘大田刺激的说道。
都是种田的老乡,要是让他们跟工人比能力,他们没有那个信心,可是,跟别人比种田,还是那种偏远地区的农村,江南省的老乡,还是有点傲气的。
不争馒头争口气,再说,亩产3000斤,那么高的产量,不但要挣馒头,也要争气,要是真的亩产3000斤,老乡真的可以枕着馒头睡觉了。
很多老乡,忍不住激动起来,都是种田的老乡,别人能够亩产3000斤,自己为什么不能?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