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精简(第 1/3 页)
大旱最直接的结果,那就是夏收又要严重减产了,这个时候,各个单位,都开始想办法了解决粮食的问题。
首先,继续落实农村的基本政策,调动农村老乡的积极性,粮食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老乡积极性问题。
解散大食堂,家家户户开伙,鼓励老乡发展副业,把小片零星的山林和路旁的树木,划给生产队或者社员。
其次,工业要加大支持农业,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和农村肥料方面,工业上积极想办法,加大生产力度,尽可能给农业提供更多的机械化,更多的肥力,要促进粮食增产。
再次,进口粮食,粮食的种植,那是需要时间,动辄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见效,种田的时间来不及,只能通过进口粮食,熬过粮食生长这段时间
据说,从今年起,连续三年,预计进口100亿斤粮食,来弥补这次粮食减产的问题。
最后,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减少城市口粮的销量。
前面三条,和农场的关系不大,可是,最后一点,让农场的所有人,顿时变得人心惶惶了。
不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行不行?
不行。
自从大炼钢以来,职工总数,58年的时候高达4531万,比57年增加了2081万,去年8月份,城市人口达到高峰,为5100万,比57年增加了2649万。
城镇人口,从57年的9900万,到去年年底,增加到1.3亿,增加3124万。
增加的人口,吃的都是商品粮,这些粮食的指标,从哪里呢?
那些粮食,都是从农村的口粮和饲料粮中挤出来了,挫伤了农村老乡的生产积极性,去年粮食短缺124亿斤,预计今年短缺119亿斤。
所以,要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这个决心,早下比晚下要好得多,凡是近三年从农村来的,一般的要动员他们回去,从哪里来的,回到哪里去。
只要我们工作做得到位,精简职工和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这是一件关系到全局的事情,肯定收到显著的效果。
田国栋找到周大毅,急忙的说道:“大毅,把你的水牛调30头出来,农场的大车都准备好了,你和我一起,去县里接人?”
“那么多牛车啊?”周大毅吃惊的问道:“接谁啊?”
“城市里面,在精简职工呢,第一批职工已经到了县里,让我们去接人啊?”田国栋无奈的说道。
“啊?精简职工,都精简到我们农场来吗?”周大毅抗议的说道:“精简职工,不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啊,和我们农场,有什么关系啊?”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