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给国子监上课(第 3/4 页)
“陛下,臣一定好好调查,不会放过任何线索。”毛骧行了一礼,退出了御书房。
朱元璋的脸色很冷,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冷的就像是寒冬腊月一样。
今天发生的事情陈松不知道,陈松坐在自家大厅,看着眼前朝自己行弟子礼的年轻人,脸上满是笑容。
前几天的实验还是比较成功的,如今的应天府中,大部分人都知道陈松创办了一个可以上天的新学。
知名度可能比不上儒家理学,但总算让人知道了。
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喜欢儒家理学,也有喜欢杂学的。
陈松面前的这几人正是喜欢杂学的读书人。
说起来是读书人,但和国子监里面的那些人相比,还是差点,基本上都只是秀才功名。
陈松倒是不觉得这几人的起点低,如今新学就是这么个样子,多几个摇旗呐喊的人也行。
拜陈松为师的读书人一共有四个,年龄和陈松差不多大,这四个年轻人是从那天实验之后,唯一前来拜师的人。
这四人的家境比不上朝中勋贵,可能念起书的人,家境又怎么可能太过贫寒?
其实这四人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如今科举已经被朱元璋断掉,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进入国子监的话,学习周期太长,而且也没有那么容易进去,毕竟这几人的文章写得也不咋地。
陈松如今是朱元璋面前的宠臣,又是未来皇帝的老师,再加上驸马都尉的身份,以后的地位定然不低。
反正常规途径已经几近断绝,还不如来陈松这里试试运气。
万一新学以后行了呢?那他们可就成了颜回那样名留青史的人物。
更别说这几人对杂学确实很感兴趣。
洪武朝的国子监现在其实不叫国子监,叫做国子学。
至于国子监这个名字,将会在明年三月更改。
只是国子监这个名字由来已久,叫习惯了,所以就一直叫做国子监。
明朝国子监的招生方式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招生考试,朱元璋在地方上建立府学、州学和县学。
国子监每年会按照学习情况,在府学、州学和县学当中挑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其中,府学每年挑选一人,州学每两年选三人,县学每年一人。
通过这种办法进入国子监的学子,被称为岁贡贡生。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