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满地的金子,该先捡哪一个呢!】(3500字求月票!)(第 4/4 页)
一来一去,吴光耀净赚了两亿!
这可是六十年代的股票市场,看来吴光耀领个‘股神’称号没有问题。
第二个公司的资料是怡和系的九龙仓,总股1亿股,股价才仅仅4.2港元,总市值才4.2亿港币;
吴光耀看了忍不住马上想给收购了,不过很快又放弃了;
此时的怡和,持有九龙仓的股份绝对不低于35%,显然时机不到;
如果吴光耀的动作一旦暴露,怡和洋行能很快的就把股份增持的49%;
而且以后就会防备这吴光耀,那么吴光耀想得到的九龙仓就会遥遥无期,或者大出血购买。
显然,吴光耀不会做这种傻事!
而这次动乱之后,怡和洋行就会彻底践行‘赚钱在港岛,投资在海外’的方针;
怡和洋行手中的九龙仓股份,他们就会在1971到1972年牛市的时候套现一部分;
等持他们持有20%以下的时候,那才是吴光耀的机会。
“九龙仓,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匿名购买股份,最好不要超过8%,大股东(持股较多的人)那里也不要接触,市场上慢慢的买,期限三年吧!”
刘禹这次没有记录,直接说道:“知道了老板,我会办好这件事的。”
接着,吴光耀点评了每一个自己熟悉的蓝筹股,都叫刘禹暗地收购一些股份。
“牛奶公司,这个公司可以,收购个8%......”
“汇丰银行的股票也偏低,不过还是算了,我可不是价值投资.....”
“青州英坭(水泥公司),这个不错,收购个8%........”
“和记洋行,也不错,收购个8%.....”
“香港电灯公司,恩,也不错,收购个6%....”
“置地公司,也收购个5%.....”
........
吴光耀越说越来劲,不过自己的5亿港币确实经花!
此时的港岛上市公司,总市值不到200亿港币,吴光耀可以大肆的采购。
完了之后,吴光耀说道:“你记住,收购这些公司的股票,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考虑成本,只需考虑隐蔽性,不能让人知道什么。港岛的股市一时半会恢复不了,我们可以慢慢来。”
刘禹此时对吴光耀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没想到老板做生意有一套,炒股还有一套;
不过很快又想明白了,老板对政治环境的大势很敏感,自然也懂得了股市的大势。
刘禹离开之后,吴光耀的嘴角微微上翘!
自己这次可给这些英资洋行埋好雷,就等着以后引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