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604章 大计划 1(第 2/2 页)

    贫困人群的主要问题有看病难、教育难、住房难等。1914年和1915年,纽约市记录在册的肺结核患者每年分别新增了3.5万和2.2万人,其中死亡人数8918人。

    他们的治疗花费了公共和私人总计68.7342万美元的健康资金。孩子们得不到教育机会,而且往往14岁就辍学去工作养家。纽约的穷人们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房子,由于收入低和缺乏保障,常常被房东扫地出门。

    动荡的现实使美国精英反思,希望通过制度修补来缓和社会矛盾。卡耐基和洛克菲勒在成为慈善家之前,都是赫赫有名的“铁腕”“冷血”的资本家,媒体称他们是“卑鄙”和“贪婪”的。

    他们的“转变”,不得不说,既基于来自社会的压力,也基于对时代的反思。

    19世纪中期,史密森学会等的建立,表明其慈善理念已经从单纯的扶贫济困走向了解决社会问题。1867年,美国有了第一个由美国人创办的慈善基金会——皮博迪教育基金。

    慈善基金会开始支持探究造成贫穷等社会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出资使这些问题本身只得到表面上的、暂时的缓解。

    美国现代慈善组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开始兴起。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慈善事业又一次兴起。

    这个时期,里根经济学在美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83年1月开始,经济持续增长92个月,平均增长率为3.6%。

    虽然有个短暂的经济危机,但1991年4月开始,经济又持续增长120多个月,失业率稳步下降,通货膨胀率降到了2%以下。

    经济的蓬勃发展让社会更有心有力进行慈善活动,而随着自由主义的兴盛和新技术的助力,“新贵”也在不断诞生。

    于是,慈善基金会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1980至1990年间,家族慈善基金会就新增4117家,超过了之前的综合3110家。到了上世纪90年代,涨势更是惊人,1990年至2000年间的新增数13345家。

    总体而言,美国慈善事业有着非常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发达的市场机制,因此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和较为亮眼的成绩。

    从美国来看,其慈善理念的转变对慈善事业的兴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所谓的“第三次分配”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慈善活动的兴起,往往在经济转型期间发生,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另一部分人没有能够跟得上,社会整体财富增加的同时,出现了财富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的趋势,引发了内部矛盾和撕裂。

    因此,慈善活动作为分配的补充职能,其实已经脱离了早期的“救急”“救穷”意味,而转向“救世”。对于“镀金时代”的巨头们而言,无异于是一次对人生意义和自身社会价值的再审视和再认知。

    事实上,对社会而言也是如此,是一次分配理念的转变,也是一次价值观的改变。

    ′

    7017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wa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雪意和五点钟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龙凤呈祥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理我一下 甜妻 漂亮朋友 你是我学生又怎样 仵作惊华 小蘑菇 他从火光中走来 好运时间 女配(快穿) 白色口哨 偷香 刺青 黄烟 天界仙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