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67章 借壳的成本(第 1/3 页)

    提及借壳成本,蒋一帆之前大致做过研究。

    他家的新城钢铁集团虽然颓势已定,但其产品高额的市场占有率暂时不会让这艘巨型战舰沦为一个“壳”。

    尽管客观事实不算太坏,且蒋一帆内心也不情愿,但习惯防患未然的他还是为此调研了下行情。

    借壳成本就是如果我们自己ipo太费劲,想偷懒在二级市场上直接买一个上市公司,需要花多少钱。

    常规借壳方案的成本计算如下:

    交易前,假设咱们想买的壳公司市值50亿元,壳资产利润5亿元。

    交易完成后,壳公司市盈率为50倍,总市值变成5亿乘以50等于250亿,且我方持股65%,那么借壳成本=250亿*(1-65%)=87.5亿元。

    我国每年a股的借壳成本在80亿至100亿的区间内。

    但这只是理论情况,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家公司可以一下拿出80亿至100亿的真金白银去买一个壳呢?

    有这个钱,爷爷我干嘛不直接买股指基金,因为股指基金长期定投,持续五年以上,收益年化也多半超过10%。

    80亿的10%就是8个亿,a股上市公司中净利润超过8个亿的公司不到250家,比如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兴业银行和长江电力等。

    很不幸,这类公司一听名字,就知道及时爷爷我有钱买,他们也不会卖。

    在借壳上市的实际操作中,通常壳公司的市值在30至40亿之间,市值超过50亿元的壳就很难卖得动了。

    大家会问,明明刚才你说借壳成本在80亿元以上,怎么突然又变成50亿元以下了呢?

    这不是明显被低估么,壳资源不应该分分钟被炒上去才对么?

    理论上是的,因为80亿至100亿是壳的理论“价值”,但不是壳的“市场价格”,这又回到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供求关系。

    被炒上去的基本条件是:有足够多的壳卖,有足够多的人买且有钱买。

    蒋一帆发现不管ipo,债券业务怎么火,借壳市场就跟个打坐的和尚一样淡定,每年成功交易的数量就几十家,不温不火,没出现过断崖式下跌,也不会有爆发式增长。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好运时间 刺青 慢性沉迷 雪意和五点钟 上瘾 仵作惊华 理我一下 白色口哨 黑天 痛仰 漂亮朋友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敬山水 杀死那个白月光 俗人回档 甜妻 顶级诱捕公式 穿书后每天都在被迫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