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 身为大反派的我心情毫无波澜(第 2/4 页)
吴广之前在弘光朝,而且率军参与过进攻南京,但后来知道广东依然忠于万历就带着家丁撤了,毕竟他是韶关人,董裕也没挽留,所以他又回到广东继续在戴燿手下。陈璘总理各军同时兼广东总兵,吴广是广西总兵,剩下水师总兵是戴燿提拔的年轻一代将领陈策和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最终这样拼凑起来了这支勤王大军。
但实力并不强。
陈璘和吴广都是老将,率领的都是旧军。
真正的核心是梁云龙的抚标,一万由葡萄牙军官指挥的新式军队。
伴随着一艘艘广东战舰靠岸,这支航行三千里勤王的大军就这样在舟山登陆,并且接受皇帝陛下检阅。
再加上原本浙江水师的,整个舟山港真的战舰云集。
然而……
“身为大反派的我心情毫无波澜。”
杨大帅站在人群中,看着金灿灿的皇帝陛下感慨着。
好吧,他就像个邪恶的幽灵般,再次悄无声息的飘荡在了江南。
北方已经没什么事了。
接下来是开春了,开春以后不打仗的规矩不能变,在这个粮食供应脆弱的时代,农忙时候的战争会变成灾难,哪怕收成比正常年份下降百分之一,也有可能会酿成饿殍遍野的饥荒。粮食出现缺口造成的灾难,并不是简单的削减,而是直接就像在搭好的积木底下抽走一块,稍有不慎就是整体的崩塌,尤其是在这种缺少真正管理的社会。
减产百分之一就是这百分之一的人口会饿死。
但没人会眼睁睁等着饿死,所以饿死前他们会变成流寇,用尽一切手段活下去,所以他们游荡的过程中必然伴随杀戮和破坏,这又会造成更大规模减产,然后更多饥民卷入。
最终就是秩序的彻底崩溃。
直到死的人足够多,粮食突然变得充足了。
然后秩序才会逐渐恢复。
这就是古代所谓的治与乱,其实说白了就是粮食够不够。
所以我大清是睿智的,一旦遇到灾年确定粮食不足,那就先自己动手杀光无粮人。
把饥荒消灭在萌芽中。
杨丰肯定不准备杀无粮人,所以他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冒险,开春之后一直到秋天完成收获,整个这个期间他不会发动任何战争。
包括南京各军也已经接到他的命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保持对峙状态按兵不动。
至于他的那些敌人……
红巾军不主动进攻他们就烧高香了,难道他们还敢主动进攻红巾军?
麻贵的下场都看见了,连麻贵的十万精锐都折戟京城,其他那些势力谁自信有能力超过他?更何况去年围攻大城的成本,就已经让北直隶士绅欲哭无泪,他们在持续也就一个来月的围攻中,总共花费了两百万两,结果仅仅是打开了外围几个三角堡。
还进攻?
那银子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实际上现在各方都明白,随着新式堡垒开始应用,进攻的成本直线飙升。
只要攻城就必须得有重炮,而且是要用重炮持续轰击,所以铸炮成本,运输成本,弹药成本……
甚至一些没有水运的地方都得修路。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