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做事要讲究方法(第 2/3 页)
在天空中它们四散开,利用侧向推进改变轨迹,在距离初90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坠落,并在那个地方迅速扎根孕育蜂巢,建造盐酸池获取电能,根茎扩张搜刮资源,再然后就是制造更多的生物体火箭重复之前的事情。
利用这样的扩张模式,采集者们对行星的占领是指数级的在扩张,它们不需要考虑什么地域路况之类的限制,这些环境局限对它们而言没有意义。
就像曾经在灵域中被模拟的那样,采集者们只花费了连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将地球表面完全占据,浅层地壳也被纳入掌控,氯气星球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它的半径甚至比地球小了300公里,耗费了采集者们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表面的占据。
在完成表面的占领后,它们开始进行大气环境的改造,把整个星球表面大气结构和液态水都收集起来,表面完全被根茎所覆盖束缚起来。
没了大气的阻碍,恒星的光芒直接照射到地表,不过这不是问题,反而给予采集者们更好的光能资源驱动蜂巢加工物质,至于过热问题,液氢液氧都可以很轻易地将这些多出的热量带走。
放眼望去,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看到,整颗星球的表面换成了黑褐色,细节观察地表的话,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犹如长蛇一样的生物体铺满地表。
此时的蜂巢已经被埋入地下,把位置腾出来给根茎接收光照获得光能,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给予蜂巢加工物质。
从大尺度的宏观上观察,整颗星球就像是正在被某种病毒慢慢吃掉一样,虽说这么理解也不能算错就是了。
初开始指示星球上的采集者们像两个方向进行扩展,一个是天空,一个是地下,根茎向下延展,单分子的头部很轻易的就能钻透地层实现纵向扩张,唯一的问题是来自地核的高温,这个被它们利用大量的液氮降温给解决,只是会比较缓慢。
相比较地下,天空的搭建就快了不少,云台生物的构建并不是难事,毕竟云台生物的设计初衷就是快速、节约,围绕这两个核心进行的生物设计。
巨构的快速建造是至高意志的专利,采集者们虽然也能做到搭建巨构,但并不能做到足够快速,云台生物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它们这方面的问题,让它们可以快速的将资源运送到宇宙中去。
生物体火箭携带着大量有机材料突破引力,进入固定轨道,这些生物体火箭聚集在一起,在固定轨道上组合成一个生物胚胎,这是云台生物最初的雏形。
在云台生物成型后,会利用自身的氢氧推进对轨道位置进行调整,保持与星球自转同步,再向下方投放一根长长的触须,地面上的采集者们则是向上搭建巨构的地基,不过比巨构地基要小上很多。
这么做会进一步地缩短建造时间,由于没有阻力的缘故,采集者们向上的基础建造工作率先完成,专心的把精力投入到向下扩展,对物质占领的行动中去。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