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三十七章 来得正是时候(第 1/4 页)

    人耕田,牛犁地。

    水田里,师徒俩一前一后,云景在前面牵着大黑,李秋在后面扶着铧犁,迈步间泥水四溅,被春水泡得软乎的泥巴在他们所过之后就深深的翻了起来。

    所谓的下泥巴人,不过是卷起裤管在地里讨食的那一批普劳大众罢了,当生活回归到最平凡的生存,谁也不见得比谁更高贵。

    时间在变,时隔多年,师徒同耕,一如往昔,劳作的手艺未曾有丝毫生疏。

    山水间,田地里,远离了尘世喧嚣,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和谐自然。

    周围的村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或许仅仅只是好奇李秋和云景家的关系罢了,他们根本想象不到,这对师徒俩,一个不久前手握千军万马杀入敌国腹地几千里,杀得北方三国胆寒难寐,另一个曾和世间目前唯一已知的逍遥大佬于云天之上谈笑风生……

    “师父怎么会突然来这里?不曾提前通知徒儿一声,也好让徒儿提前准备,怠慢了师父,倒是景儿的不是了”,牵着大黑的云景涉水而行道。

    李秋稳着新式铧犁,迈步间看着深深翻起的泥土目光动容,却是笑道:“景儿有这份心便好,你什么时候见为师在意过这些?与其你花心思招待为师,为师更希望看到你有所成就,那才是对为师最大的回报,如今这样便好”

    有一说一,这些年来,李秋从来不是形式主义,他更注重实际。

    云景也不过多纠结这些,转移话题道:“师父不是回京述职了吗?怎会来此?”

    对于云景,李秋没什么好隐瞒的,说道:“战争结束后,为师与各位将军回京述职,如今兵权已经交接,职位有所调整,有三个月的假期,难得清闲,不久前景儿来信说琢磨出了新式农具,为师好奇,便过来看看”

    听到这里,云景心头明了,雷火军战力无双,在某个人手中皇家都是不放心的,定会收回亲自掌控,师父李秋的兵权交接,云景一点都不意外。

    换做任何不笨的帝王,这样的军队都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很正常。

    于是好奇问:“师父如今当啥官啊?”

    “明德州州牧一职”,李秋笑呵呵道。

    微微哑然,自家师父这职位调整跨度有点大呢,一下子就脱离军队成为一方大佬了,州牧一职,真算得上是封疆大吏!

    在此之前,李秋是手握三十万雷火军的正三品军团长,而州牧一职,却是正四品,看似降了,实则高升。

    须知州牧一职可是实权,总揽一州之地的整治民生,可不是单纯掌兵的主将能比的,而且文官本就要比武将高一级,某些时候有调兵之权,严格的说起来,正四品的州牧李秋,地位还在正三品的军团长之上。

    明降暗升,不是笨蛋都能看得出来,估计不知道多少人眼红,然而以李秋之前的功劳,这却是别人羡慕不来的。

    而且云景完全有理由相信,以自家师父的功劳,如今担任州牧一职完全是在镀金,走个形势,几年后绝对直接入阁掌真正的大权!

    文官体系和武将不一样,文官讲资历,这个过程是必须要有的,在此之前,云景以为师父成为郡守之类的就不错了,哪儿知一下子成为一州州牧。

    师父如今成了大佬,自己这当徒弟的也跟着大树底下好乘凉呢。

    云景道:“恭喜师父了”

    “哈哈,为师却是高兴不起来,须知在此之前为师可没有管理一地的经验,如今一下子成为州牧,压力却是很大,须知多少人眼红呢,稍有差池定被人参奏,文职到底和军务不一样的,不似军务那么单纯”,李秋摇摇头道。

    话是这么说,云景完全没感觉到自家师父有什么压力,说白了李秋能力是有的,上头还有人罩着,更有那么多功劳,别人眼红,最多不痛不痒的说两句,稳得很。

    然后他说:“以师父的学识手段,牧守一州之地还不是手到擒来”

    “哪儿有那么简单,总归读书几十年,而今能学以致用,倒是逐了愿,尽量为生民谋福吧”,李秋摇摇头道。

    说到这里,李秋顿了一下,转而问:“景儿,在你看来,为官之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师父这是在考校自己吗?

    心头嘀咕,虽然云景没有当官的打算,但闲聊嘛,尤其是和自家师父,既然都说道这里了,谈谈也无妨,于是云景想了想道:“师父,景儿年少,见识有限,不敢夸夸其谈,但师父问起,徒儿就随便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在景儿看来,为官之道,无外乎几个方面,治下安宁,经济繁荣,民生饭碗,学问传承,整治贪官污吏,嗯,把这几方面做好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说是这么说,实际情况却是复杂无比,要我说个一二三来却是难为我了,需根据当地的各方面入手才行”

    认真听了,李秋却是笑道:“你啊,说了等于没说,不过话又说回来,问你这些,却是难为你了”

    “还是师父深明大义,知道景儿不是那块料”

    “你只是懒而已,别以为为师不知道你是什么性子”,李秋摇摇头道。

    明德州,地处大离王朝中部,距离云景所在的江州两千多里,那里人口加起来得有五千多万,那个地方很富足,乃大离王朝的主要粮食产地之一,而且因为地处中部的缘故,商贾贸易发达,经济也很繁荣,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大人物,且教育资源丰富……

    回忆明德州的信息,想到这些种种,云景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家师父纯粹是去镀金熬资历的,然而他之前的功劳,完全担得起这样的待遇,别人再如何眼红也羡慕不来。

    师徒俩聊着天,不知不觉一块地就耕完了。

    最后李秋看着手中的新式铧犁不禁惊叹道:“此物很好,耕地深翻,且省力,翻好的泥土规整,纵使常人使用,率比之前的木犁提高了三倍有余,尤其是造价不高,每户农家都能置办得起,推广开去,造福万民,福泽千秋,此乃大功德,仅凭此物,景儿你就足以名垂青史,为师已经不知道如何夸你了,一次又一次,给为师的惊喜太多……”

    站在如今李秋的高度,已经很少有东西让他动容,若云景修为有多高,亦或者斩了什么恶人,李秋不会如此夸赞,但作为务实派的他,却深深被这新式铧犁所震撼。

    就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工具,它代表的是民生,是亿万百姓的农事,关乎家国稳定,影响万世千秋,在这等影响力面前,其他的个人成就简直微不足道。

    思想不同,站的角度不同,想法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一心只想的是个人荣辱,身边很多明明影响力深远却又不起眼的东西根本就不会关注,可很多时候,正是一些不起眼的东西,才能影响整个文明进程!

    李秋是很少夸人的,尤其是夸云景,他无比苛刻,哪怕曾经云景弄出火-药李秋都没有这么夸过,可现在,他真的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惠及亿万众生,影响千秋万代啊,这等成就,试问世间几人能做到?

    世间有太多太多人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里面的无数人,仅仅只是个人做了某件事情被世人传唱而已,与民生何利?他们的个人成就,在整个文明历程面前,真的太微不足道了。

    李秋并不觉得自己所想的这些夸张,看看周围吧,那些用上新铧犁的人家,耕地效率比之前何止翻倍,一家耕地效率哪怕只翻了一倍,放眼天下,那是何等可怕的一个数字?

    真心让他有点头皮发麻。

    而这,是自己的徒弟弄出来的,李秋怎能不欣慰,徒弟成就越高,当师父的就越高兴,证明自己没看错人,一生能有这样一个出息的徒弟,可谓死而无憾了。

    听到师傅的夸奖,云景并未飘飘然得意忘形,反而平静道:“师父言重了,工具仅仅只是工具,有人去使用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否则什么都不是,而且再好的工具也要人去使用,付出劳动的始终是人,工具仅仅只是起到了一个提升效率的作用罢了”

    李秋即欣慰又感慨,道:“景儿你应该知道此物所带来的影响力,依旧还能如此淡然,当真难得”

    “景儿没想那么多,游学归来,开春后家里开始春耕,家里农具老化,耕作也不方便,就在想如何省力提高效率,突发奇想,就把耕犁做了小小的改动,如今看来,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实际上对景儿来说,家人能少些劳累,这便知足了,当然,此物能惠及众生,也是景儿乐意看到的”,云景平静道。

    在田边冲洗脚上的泥泞,李秋闻言点点头道:“景儿,如果为师猜得不错,当初的农家肥,也是因你而起吧?”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乡野超级仙农 苍穹之上 剑来 重生八零娇娇媳 山海为龙 仙域科技霸主 仙逆 我的干爹是天道 武道天途 我的傲娇学姐 大夏文圣 彼岸之主 左冷禅 赤心巡天 我的美女老师 逆仙 修仙:我能听到附近传闻 有种后宫叫德妃 低调在修仙世界 我在聊斋当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