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74章(第 3/4 页)

    即便敛财之事是太子做的,可后面的偷梁换柱、找来替死鬼、陷害五皇子办事不利又是怎么回事?

    皇上也不想想,太子蠢里蠢气的,有这个脑袋吗?

    背后必定有推动之人,可是谁呢——老五?老二?还是九皇子。

    丞相直觉自己那晚与太子之间的信,恐怕根本没传到太子手上,他恐怕是被谁阴了一把。此时太子已经被禁足,没人能去东宫,他没办法去问太子。

    不过还有那名亲属——他这才想起来将传信的亲属叫过来,可却没料到,下人面色苍白地冲进来跪在他面前,说那名亲属昨晚失足,巡逻时淹死在河渠里了。

    丞相一口气差点没上来。线索就此中断。

    ……

    雨珠宛如连线一般,噼里啪啦地砸在京城各地,洗去西市死掉的人血。震惊整个京城的事仍在官员之中发酵,只是无人敢明面上讨论。

    这日深夜,九皇子府的侧门小道停了一顶低调的青帘小轿。

    九皇子府的下人原本遵从陆唤命令,无论谁人前来,一律不见,也不与通传。

    可当青帘小轿里的人露出一只手,拿了腰牌出来之后,门口那几个下人顿时犹豫,过了会儿后,匆匆进去禀告了。

    可半炷香后,下人回来,诚惶诚恐地对轿中人道:“殿下睡了,二殿下,您还是请回吧。”

    轿中的人微笑的嘴角顿时有些僵住,随后眸光微冷。

    片刻后,青帘小轿打道回府。

    ……

    这件事从头到尾,说简单也很简单。

    陆唤去见兵部尚书那日便猜到了。

    胡商前后与自己,与太子,与五皇子都有沾连,唯独彻底不见踪影的是谁?

    这件事起因于京城几个平民百姓深夜接二连三无辜被杀,其中一次,有一具尸体躺了一夜,刚好冲撞了微服礼佛的太后,使得太后受惊,一病不起。皇上这才发怒,让五皇子和大理寺去彻查此事。

    五皇子可不是什么蠢人,早就查到了这件事应该与太子那边有关。但他选择按捺不动,而是按照太子那边抛出的线索,放过了胡商,将几个替死鬼捉拿归案。

    他并非放过太子,而只是在等这件事发酵,等民怨闹大,到时候再将真相引出,告到皇上那边去,将太子及其部分党羽敛财一事告发。

    否则,只是死了区区几个人,怎么能扳倒太子呢?皇上只怕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势必要民怨沸腾,谩骂到天子脚下,朝廷无法交代了,皇上才会大发雷霆。

    只是五皇子没想到,还没等他将此事收尾,斜里突然冒出来个深夜进宫的丞相,让东窗提前事发。

    五皇子脸色难看,这样一来,他就什么功也没立下了。还哑巴吃黄连,变成了“脑袋糊涂、抓错了人、办事不力”的蠢货。

    皇上罚了他的俸禄。

    不过令五皇子心情好的是,太子这么一禁足,还不知何年何月能重返朝政。连太子印都被剥夺了,看来皇上怒气很重。

    他唯一不明白的是,丞相一向站在太子那边,为何突然反水?

    他不明白,皇后以及太子其余党羽也全都不明白,因此而和丞相几乎断绝了往来,有了隔阂。

    ……

    然而,这件事,丞相在金銮殿上说中了一点,太子脑子平庸,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善后的。

    太子贪财,二皇子低调,三皇子贪色,五皇子好功。

    去年趁着灾荒之时大量敛财,这件事的确是太子所为,御林军翻出来的账簿也证据确凿。开了春之后,太子按捺不住联络了胡商,借由胡商之手洗钱,也确有其事。

    只不过,接下来的一切事情,便与太子无关了。

    二皇子查到太子敛了财这一点之后,筹谋了一个很久的局。胡商进城之前,他秘密绑了那胡商的妻儿,让胡商听从他的派遣。这件事追溯到胡商进城之前,胡商没有行踪,根本查不出来。那胡商明面上是被太子选中洗钱,但实际上是二皇子送到太子跟前的。

    太子蛰伏了一个冬季,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洗钱的突破口,再加上这胡商办事能力极强,便在几月前的那宴席上,与之合谋。

    太子只做了这一件事。

    接下来找到身家清白的替死鬼、尸体冲撞太后一事,全是二皇子暗中所为。原因无他,和五皇子一样,是为了激起民怨,等到民怨足够之时,再一举揭发此事,这样太子才能死得更快。

    原本在他的计划里,挑破这件事的要么是五皇子,要么是陆唤。

    若是五皇子挑破,他便能让太子倒台,五皇子与太子党结下血海深仇。

    若是陆唤挑破,他不仅能让太子倒台,还能让五皇子落下个办事不力的坏名,还能让陆唤与太子党结下仇恨。

    无论如何,鹬蚌相争,他都能坐享其成。

    然而他将别人当棋子的时候,却没料到,陆唤先他一步。

    陆唤将丞相的眼线引到西市醉花楼,将这把刀转移到了丞相手中。

    陆唤其实也只做了这一步,还是相当于自保的一步。他见过皇帝,其实很了解皇帝的秉性,要说眼线,哪个皇子府的眼线都没有皇宫里的那位的眼线多。在京城里,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瞒过皇帝。

    因此,半路换了丞相的信的,其实是皇宫里那位。

    太子本人可能不信,一门心思想让丞相倒台,削弱丞相与太子党之间联系的,其实是皇帝。

    皇帝见陆唤将丞相送上门来了,顺势推舟,将告发此事的帽子安到了丞相脑袋上。之后太子无论如何,太子党与丞相之间的嫌隙算是大了,极大程度地将太子、丞相、皇后、太子党这股绳给冲得四分五散。

    ……

    不过,在二皇子那边,大约以为最后补刀的是陆唤,因此今夜特地前来,想看看是否有联盟的余地。

    二皇子、五皇子、丞相、太子那边全都看不清全貌。

    皇上和陆唤这边大约是唯二知道事情始末的。

    皇上倒是没动二皇子,陆唤大约可以琢磨到他心中的考量,倒不是因为不舍,而是此事牵扯已经够大,若是再牵扯进一位皇子进去,只怕皇族颜面损失太重。

    陆唤在这边默默揣测着圣意的时候。

    皇上在大明宫里,对着卿贵人的画像,也同样觉得老九深不可测——这件事中陆唤做了什么吗?他什么也没做,若是细细剖析起来,甚至无法治他的罪。因为他无非是对云太尉传了一句话:听闻醉花楼的酒好喝,云太尉不如邀几个官员去尝一尝,银子本殿下付了。

    能因这么一句邀请,治他的罪吗?

    但就是用这样一句邀请,他却四两拨千斤地将老二和老五试图卷到他身上的是非给拨了出去,也将刀子送了出去。

    甚至,皇上怀疑他揣测到了自己的意思,所以才会选中的丞相。

    大明宫里,皇上眸色不明。

    ……

    就在这短短几日,京城发生了许多大事。太子被禁足三日后,受到惊吓的太后在坤宁宫崩逝了。举国哀悼。

    京城中连下多日大雨,宗亲提议应有人前去为太后守皇陵。

    皇上在一众人选中,选中了陆唤。圣旨降下来,称唯有九皇子如今没有妻室,且九皇子大孝大仁,特此破了燕国皇子弱冠之后才能封号的例,封为燕清王,守孝一年。

    旨意降下来之后,满朝文武震惊,为何会是派近段日子以来在京城中声望威重的九皇子去守皇陵?这不是被贬吗?

    镇远将军与兵部尚书在朝堂上极力劝阻,称九皇子年少,应另派宗亲前去守皇陵。

    皇上却执意如此,让陆唤七日后便随灵柩出发。

    镇远将军与兵部尚书并不知晓,守皇陵一事,是陆唤主动对皇上提出。他的想法很简单,一年而已,这一年宿溪高考,自己要想考上那个世界的大学,最好是去她身边读一年书。这一年内如果政务繁多的话,恐怕就不能顺利读完高三了。

    除此之外,上回自己为了完成任务十七,恐怕遭到了皇上的一些警惕,这个时候暂避锋芒是好事。

    这一下,皇上就猜不透陆唤的想法了,但是他心中觉得,老九去守孝一年也是好事。

    太子、二皇子、五皇子之间的斗争暗潮涌动,不是一会儿能结束的。老九回京之后,局面更加混乱。老九简直将另外几个兄弟全都玩弄于鼓掌之间。等老二和老五反应过来了,肯定会联起手来,对付他了。

    皇上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他不希望任何人觊觎自己的位置,一方面他又知道必须要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他一边觉得衍清在几个皇子之间,再合适肩负天下不过,但一边又有些忌惮这个十几年后才认回来的儿子。

    而现在陆唤主动提出守皇陵一年,无疑让皇帝稍稍松了口气,立刻同意了。

    ……

    守皇陵的事情还在争执之中,宿溪这几天赶作业去了,没有时时刻刻打开手机屏幕,还不知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情终 攻玉 深空彼岸小说 雪意和五点钟 旺夫命 她真漂亮 人鱼崽崽饲养APP 都挺好 刺青 上瘾 输赢(全集) 那时偷偷恋着他 我死后的第二十年 理我一下 慢性沉迷 殿下让我还他清白 黑天 安可安可 宠宠欲动 小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