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光明(五千字大章,今日一更)(第 3/4 页)
嗖!嗖!嗖!
箭破长空,像是夏日突来的雷阵雨,声势磅礴。
斜阳下,铁骑汹涌奔腾,似长河大潮,马上的控弦之士骑射连连,裹挟着骇人心神的啸鸣,漫天箭矢疯狂洒落。
箭如雨下!
一轮骑射过后,“咄咄”闷响不绝于耳,整个营垒都被镀上一层密密麻麻的“箭尾”,血花飞溅,哀嚎四起。
那一根根从天而降的箭矢,都是坚硬且强悍,轻易穿透帐篷,扎进栅栏,甚至能深入大地,杀伤力相当惊人。
这正是素利的天赋,“筱簵之箭”的效果。
筱簵之箭,可强化箭矢,令之锋利强硬,坚固难折。此等天赋,配合上鲜卑一族强健有力的角端弓,实乃收割性命的利器,杀机毕露,无往不利。
几轮箭雨,营垒中的扶余人惨呼连连,一时苦不堪言。
……
就在不远处,一处矮小山脊处,茂密林木之间,有十余人遥望战局,冷眼旁观。
徐荣领头当先,身边跟着杨信、徐牧、赵戬、杨黥等人。
大战在即,徐荣带了麾下将领旁观,也好知己知彼。
“素利果然上当了!”眼见得计,赵戬也眉开眼笑,“他自以为抓住战机,殊不知,这是府君大人的请君入瓮。”
他献予尉仇台的计谋,正是诱敌之计。
尉仇台假装营啸,勾引鲜卑人主动出击,待两军鏖战,汉军可自后方杀入,两面夹击鲜卑人,鲜卑人必败无疑。
徐荣更有城府,一脸宠辱不惊,忽对杨信道:“子誓,说说你对此战的看法。”
考较么?
杨信心中一动,侃侃而谈道:“弥加擅突击,素利则擅远射。依我看,虽是以步战骑,但对付素利时,重兵突进,贴身肉搏,反而更有奇效。”
徐荣颔首,继续问道:“那……扶余人呢?”
“什么?”杨信闻言,有些茫然。
“我的意思是,”徐荣不由笑了,解释道,“若扶余人主动进攻,你会怎么应对?”
这一问,让杨信更加发蒙。
他又不傻,自然清楚,徐荣绝不可能抱有将扶余人也一锅端的念头。毕竟,吃掉鲜卑人就已经很难了。
这也是一种考较。
但考较这个,其用意是什么?
杨信念头几闪,当即道:“若扶余人敢来,我的想法,是避其锋芒,击其侧翼。”
“好!”徐荣闻言,重重点头,面露赞赏,“昔年,前夫余王夫台带兵两万侵略玄菟,就是被前太守公孙琙以此法击败的。”
“妙计!”
杨黥、徐牧等人稍慢一拍,很快想通关窍,纷纷出言赞同。
他们也看出了扶余军的缺陷。
扶余人虽号称“两万大军”,也的确有两万人,但仅位于中军的四五千人训练有素,可称“精锐”。其余的的部众,嗯,称“乌合之众”似乎有点侮辱人,杨信愿意亲切地称之为“气氛组”。
扶余营垒中,鲜卑人几轮箭矢下来,那群人的战斗素养已是暴露无遗。他们不识兵法,没有纪律,完全是一盘散沙,甚至连寻找掩体和遮蔽物都不知道,只懂伏地哀嚎。
故而,若与扶余人交战,杨信的战术,则是先击其充场面壮声势的侧翼,让溃军去扰乱中军阵型,即可一战功成。
其余人正是明白了杨信的用意,才会点头赞同。
“我也能放心的……”徐荣连连颔首,暗道。
……
众人谈笑间,战况陷入僵持。
鲜卑人突破营门,已深入扶余营垒,后方依旧骑射,前锋则改用弯刀长矛,横冲直撞,大砍大杀。
但扶余一方,依旧是那五千精锐固守,依托着营垒,节节防御。
鲜卑人兵锋虽锐,但冲入营垒后,却立刻如陷入泥淖,一时举步维艰。
时间流逝,战况依旧焦灼。
“恐怕,素利已意识到不对了。”徐荣冷冷一笑,“营啸的是后阵部众,本就没什么战斗力,多他不多,少他不少。而扶余人的五千精锐,皆固守本阵,可是丝毫未乱。不过,他骑虎难下,即便此时想退,一时也退不下来的。”
“大人,机不可失!”赵戬有些性急,赶忙道。
以杨信为首,所有人都跃跃欲试。
“走,回去禀报府君大人,”徐荣凛然一笑,挥手道,“轮到咱们上场了……”
“是!”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