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伏尸(第 2/4 页)
这是个少年人,浑身涂抹泥土和枝叶,青一块黄一块的,和周围环境颜色完全一致,肉眼看去,着实难以辨别。
少年脸上生青疤,面容坚毅,正是杨黥。
不过此刻,他面色铁青,满脸的涂抹也掩藏不住。
“都起来吧!”
杨黥一声令下,几息之间,身后一道道身影渐次冒出,纷纷抖落身上泥块,像是雨夜后冒出的蘑菇,出现得悄无声息。
整整二十人,和杨黥装束一致,浑身枝叶泥土,像是被北地的风沙所同化,完全融入这片戈壁。
——不动如山,难知如阴。
显而易见,这伙人人数不多,却是训练有素。
他们一言不发,小心地和杨黥保持距离,避免触霉头。
少年们虽不清楚,杨信平日用来形容杨黥的“处女座”、“偏执狂”、“强迫症”等词汇的具体含义,倒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杨黥的性格,审慎、缜密、一丝不苟,严谨得甚至有些苛刻。
每次战前,他总会做足准备,反复推演,考虑种种可能出现的变故、变数、变量,并作出相应预案,确保一切尽在掌控。
之所以如此谨慎,不是因为杨黥缺少急智,而是因为他相信“庙算”的力量,认为战争的胜负,早在战前就已注定,也就是《孙子兵法》中说的“多算胜,少算不胜”。
故而,杨信麾下四人中,杨黥练兵不如高顺,勇猛不如鲍出,也不像张猛那样诡计多端,但每次作战时,麾下伤亡却都是最少的。
当然了,提前计划的唯一缺陷,就是劳心劳力,会有大量无用功。
何况,杨黥也不是神仙,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再怎么做足预案,也断然算不到袁公路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杨信这一动,就让他殚精竭虑多日的预案统统作废,空忙一场的杨黥,心情可想而知。
他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细细思量。
“头儿,怎么办?”有人问。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