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香艳疗伤(第 4/4 页)
会昌中兴
840年郁郁寡欢的唐文宗去世,其弟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继位,即唐武宗。由于当时朝廷派系林立,仇士良只好让唐武宗亲自处理朝政。唐武宗重用李德裕以削减仇士良权力,也提出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他大力推行灭佛,史称会昌灭佛。唐武宗推行道教,希望长生不老,最后因为服金药去世。
牛李党争
李德裕
在唐宪宗到唐宣宗期间,发生较长的党争,即称牛李党争。这两派分成以经学为正统、大多是关东世族的李党,主要有李吉甫、李德裕、郑覃;以文彩华丽、高宗武后以来进士科出身的牛党,主要有李宗闵、牛僧孺等。两派士大夫背后都有宦官当后台,宦官有最终掌政权。两派明争暗斗的很厉害,徒具消耗国力。政见方面,李党主张对藩镇与吐蕃用兵,而牛党主张和平。李党倾力拥护科举制度,牛党极力要求改革。李党建议精简国家机构,牛党反之。党争起始于808年的科举考试,当时宰相李吉甫(李德裕之父)主张对藩镇用兵,举人李宗闵、牛僧孺与皇甫湜在考卷里批评朝政失当。李吉甫得知后打压这些人,这引起朝野哗然,李吉甫最后也失势,朝中大臣也逐渐形成两党以互相斗争。然而当时主战派宦官吐突承璀把持权力,所以李党仍然得势。唐穆宗时,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进士考试,却被告徇私舞弊。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证实下,钱徽被降职,李宗闵也受牵连而被贬谪到外地。从此牛李两党各树朋党,互向倾轧。李党有李德裕、裴度、李绅等,牛党有李宗闵、牛僧孺与李逢吉等。然而,主和派宦官王守澄崛起,李党失势,时任宰相的牛僧孺与李宗闵、李逢吉联手,牛党势大,李德裕被罢免外放。牛党的优势一直到823年,牛僧孺因为被唐文宗不满而罢相,隔年由李党的李德裕上台,这是显然与王守澄放弃牛党有关。之后王守澄支持李训与郑注,极力打压牛李两党。甘露之变后李郑势力崩溃,宦官由仇士良掌权。唐武宗时任用李德裕为宰相,极力排斥牛党。
大中暂治
846年唐武宗去世,宦官们发生权力斗争,其叔李忱在宦官马元贽的扶持之下即位,即唐宣宗。由于李党失势,李德裕被贬黜到崖州(今海南琼山),至此长达40年的牛李党争结束。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加强皇权、抑制宦官权力,是时唐朝又出现短暂的复兴景象,史称大中暂治。然而唐宣宗为人多疑苛察,使得上下莫不粉饰太平;他崇奉道教,一直希望能够通过服用丹药来长生不老。859年唐宣宗因服用丹药过度而去世。实际上,大中暂治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走向灭亡
黄巢之乱
黄巢之乱
唐宣宗去世后,相继为帝的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道昏君,使唐朝的国势一直走下坡。政治败坏、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不少叛乱相继发生,唐朝经济命脉的江南地区也被破坏殆尽,彻底动摇了这个政权,也产生李国昌、朱全忠等新藩镇。859年唐懿宗继位,他为人骄奢淫逸,宠信宦官;并且笃信佛教。为了崇佛,不惜削减军费。860年后相继发生裘甫之乱、庞勋之变与王郢之变(僖宗时期)。其中庞勋之变破坏关东地区的经济,有赖沙陀军首领朱邪赤心率军助战而定,朱邪赤心因功赐名李国昌。873年唐僖宗继位,为人专好斗鸡打毬,寡顾朝政,更大的叛乱在北方诞生。由于关东连年水灾,加上政治败坏,盐价锐升,使得盗贼不断。874年王仙芝聚众于长桓(今河北长桓)起事,隔年攻陷山东西部、流窜于河南淮南一带,声势益盛。878年王仙芝战死于黄梅(今湖北黄梅),余部溃散投奔黄巢。黄巢由毫州(今安徽毫州)南下掠夺江南与领南地区,沿路屠杀不断,并且攻陷商业大城广州,华南经济几乎全毁。879年因为军队遭遇瘟疫,黄巢率军经桂州、沿湘江北上流窜回江南。隔年,黄巢正式西进,攻陷洛阳与潼关。掌权宦官田令孜带唐僖宗逃往四川,黄巢入长安后建国齐。各地勤王之师也因为号令不整,收复的长安又被黄巢夺回。唐室只好赦免叛逃漠北的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李克用率沙陀军协助唐军克复长安。另一方面,黄巢部将朱温投降,赐名朱全忠,受封宣武节度使(治汴州)。黄巢东走并且包围朱全忠于陈州。884年李克用率军解陈州之围,并且追击黄巢军。黄巢于隔年被其甥林言斩杀投降,黄巢之乱平定。而后,黄巢降将秦宗权叛变,率军在中原地区四处攻掠,一度攻陷东都(今河南洛阳),造成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的局面,直到唐昭宗时才由朱全忠平定。
藩镇之争
平定民变后的唐室因为国力衰退而被关中藩镇反噬。而宦官与外廷为了政治斗争又拉拢藩镇加入战局,最后演变成各藩镇争夺朝廷。这些藩镇以河东李国昌、宣武朱全忠与凤翔李茂贞最强。885年唐僖宗返京后,仍然信任宦官田令孜。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辖今山西省南部)王重荣交恶,双方都拉拢藩镇并抗衡。王重荣与李克用联军成功的攻入长安,田令孜又带唐僖宗出京避难。原本与田令孜合作的朱玫、李昌符也倒戈,率军追击田令孜。两人奉襄王李煴监国,李玟被任宰相,李昌符暗中不满,在兴元(今陕西南郑)的唐室趁机说服王重荣、李克用与李昌符联合收复长安。唐僖宗返京途中又与凤翔李昌符发生冲突,当时王重荣被部下所杀,唐僖宗有赖李茂贞平定才得以返回长安,李茂贞也继任凤翔节度使。888年唐僖宗去世,其弟李晔被宦官杨复恭拥立,即唐昭宗。宣武朱全忠与河东李克用因故不合,双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镇,都斗争不断。当时张全义与李罕之争夺河阳节度使(治河南孟县),双方分别拉朱全忠与李克用对战。结果朱全忠获胜,兼并河阳、洛阳,击败秦宗权后几乎占领全河南省。当时宦官杨复恭与宰相张濬不和,双方分别拉拢李克用与朱全忠。890年朱全忠与张濬攻河东军失败,张濬被贬。李克用趁机并吞昭义的潞州、泽州,约占领今山西省地区。不久宦官杨复恭失势,南依其兄子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叛变,唐室以李茂贞等人平乱,李克用在朝廷的势力衰退。凤翔李茂贞因不能扩张地盘与唐帝不和,双方发生战争。最后李茂贞与王行瑜战胜,他们掌控关中地区,宦官与外廷受其管制,唐室只剩首都一地。
朱温篡唐
此时唐帝沦为各藩镇角力的战利品,最后被藩镇掳走,取而代之。895年河中王重盈去世,王行瑜、李茂贞与韩建等人与河东李克用争夺河中。王行瑜趁机入京杀宰相韦昭度等人,并谋废唐昭宗。李克用紧急率军入援,而王行瑜被部下所杀,唐室才得以安定。事后,唐室建立殿后四军,李茂贞、韩建抢先于896年逼近长安,唐昭宗逃到华州,殿后四军被废。最后有赖李克用、朱全忠率军入援,唐昭宗得以于898年返回长安。而后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招唤朱全忠入援。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朱全忠于是率军围困凤翔。隔年,凤翔军粮草耗尽,李茂贞只好杀宦官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趁机掌控朝中大权,还屠杀宦官数百人,派兵控制长安。崔胤后悔不已,有意摆脱朱全忠的威胁,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被朱全忠在长安的眼线所察觉。904年朱全忠杀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被毁。同年8月朱全忠弑帝,另立昭宗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隔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黄河,史称白马之祸。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所以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建国后梁,唐朝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