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九十五 军事永远不能独立于政治而存在(第 3/4 页)
谷犙</span> 按照实际战损和参谋总部的分析来看,这一战明军的确是靠着火炮得到了巨大的优势,原本需要人命来视线的战略目标全都依靠火炮做到了,靠着火炮还大大增加了宋军的伤亡。
整個襄樊之战,明军前期几乎没有战损,最大的战损出现在最后的强攻襄阳城之战。
强攻襄阳七天,明军有七百九十六名士兵战死,数千人轻重伤不等,损失较为严重。
但是换来的却是更多的人活下来了, 更多的人没有遭到宋军的凌辱和殴打,活下来了。
并且之后一系列的行动得到了襄樊之地的民心。
针对这一情况,苏咏霖主持了枢密院、参谋总部和复兴会军务部的联席会议,讨论了一下张越景自请处分的事情。
有人提出张越景的这种行为造成了军队较大的伤亡, 而这些伤亡原本是不用出现的, 至少不会出现那么多。
新式武器的使用让明军损失大大降低, 他本来可以继续包围襄阳,等川蜀宋军来援之后围歼川蜀宋军,把襄阳宋军逼到绝境里,到时候或许可以用更小的损失取得胜利。
也有人认为宋军所做的一切太过恶劣,完全超出了他们战前的一切推演范畴,张越景强攻襄阳,救下数万民众,没有让他们继续被宋军折磨致死,是正确的行为。
且他是在有充足把握的前提下强攻襄阳,并非没有理智的决策,基本战果都取得了的前提之下,张越景的所作所为并不算是错误,不应该进行惩处。
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少,理由十分充分。
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多,理由也十分充分。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渐渐就张越景取得战争胜利这一基本条件达成共识,明军战略目标成功达成,南宋的覆亡已经不可避免。
唯一的讨论点在于张越景是否应该强攻襄阳。
激烈的讨论之后,最后的决断权还是在苏咏霖手中。
苏咏霖耐心听完了与会众人的激烈争论,而后缓缓开口。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