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十六 临时战争税(第 2/4 页)
从上一次反围剿战争获胜之后一直到如今,一年多的时间里,赵玉成一直都在农民军控制的九个州推行土地改革。
他和农民军的战士们带领农民夺取土地,分发土地,建立农会和新农村,建立乡农会等等,把复兴会组织深入到村庄之中。
他们打破了原有的地主乡绅和县官府共享权力的格局,创造了全新的基层政治格局,增强了本地南宋农民们的组织度, 建立了稳固的【农民军——农会】的政治局面。
苏咏霖曾经采取的一系列政策都被赵玉成借鉴。
加上连续数次战争中最早的起义军、现在的农民军和宋军对本地地主乡绅势力的“三管齐下”, 赵玉成“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在九个州完成了土地改革, 消灭了所有地主乡绅,把这九个州完全打造为了复兴会控制下的复兴州。
消灭九州之地的地主乡绅之后,村农会和乡农会结合起来, 成为复兴会联系、组织农民们的重要机构,通过这两级机构, 赵玉成得以动员全体农民展开了大生产运动。
都说江南西路这块地方是穷山恶水, 地无三尺平, 土地也贫瘠,根本打不上几斤粮食, 但是这也不绝对,其中有几分是那些吃的脑满肠肥的大地主坚持的看法,也不知道。
反正就赵玉成实地走访之后所了解到的情况是, 土地有, 肥沃的土地也有, 数量还不少。
但是几乎全部的膏腴之地都被地主乡绅占据, 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农庄,让佃户帮自己耕种。
而自耕农们往往只能拥有贫瘠的土地, 承担着最为沉重的税收,更多人还没有土地,最后悲剧的沦为流民, 外出谋生去了。
赵玉成丈量田亩检查账册之后,发现江南西路绝对不是养不活这里的人, 江南西路历年粮食的实际产量也绝对不至于养不活人。
之所以这里给人穷山恶水的感觉,除了一部分交通环境因素之外, 主要是分配出了大问题,很多人没办法吃饱肚子而已。
现在他们都被解放了, 身上的枷锁也被解开,复兴会给他们分发土地,让他们按照农会的安排进行农业生产,且只需要缴纳农税和较为特殊的临时战争税,其他的税都可以免除。
因为目前还处在战争之中,写信咨询了苏咏霖之后,苏咏霖建议赵玉成根据目前江南西路解放区较为严峻的斗争形势, 推行战时政策。
相较于基本和平的明国,江南西路的斗争形势使得他们没有一口气推行明国轻徭薄赋政策的资本,他们必须要加征一部分税收,并且组织劳动力修缮城池、道路并且为士兵准备军事物资。
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必须要从税收当中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