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百六十四 赵玉成有些小小的幽怨(第 2/4 页)

    苏咏霖从小习武,从小就很能吃,加上现在是行军打仗消耗大,所以就更能吃了。

    平时和士兵一起吃饭的时候,喝粥起码三碗,干饭也是三碗起步,都是那种一张脸那样大的碗,除非有点什么丰盛的配菜,只吃粮食的话真的吃的很多。

    但是胜捷军的粮食是够吃的。

    只是在这个生产力不足的时代,副食品当然也不足,副食品不足的话,人们吃粮食就吃得更多,而这个时候的粮食亩产比现代低好几倍。

    产的少,吃得多,真要敞开肚皮吃,粮食确实也没有多么富裕。

    但这并不是饿殍遍野的主要原因。

    中国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只要不遇到一些罕见的自然灾害,那是够吃的,粮食产量大体上还是能跟上人口增长的速度的。

    之所以饥荒如影随形伴随着中国历史,只用生产力不足来评价显然有失公允。

    人和土地都竭尽全力了,人努力的生产,土地努力的产出,生产总量并不少,不至于落到年年饿殍的地步。

    把一切问题归咎于生产力,显然有点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剥削和压迫以及土地兼并让农民得不到本该得到的粮食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让农民保持在饥饿与温饱之间,让他们在此间上下徘徊,那是最有利于统治的,那个时候的农民最为顺从、温良,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闹事。

    太饿了,会造反,太饱了,会有更多的追求,对于帝王统治来说,都不是好事。

    所以让农民维持在饿不死也吃不饱的生活水平上,是帝国统治阶级天然的共识。

    农民若能得到该得到的土地和粮食,吃饱肚子并不难,至少不会动辄饿死。

    然而这样微妙的平衡并不总能轻易达到,贪婪总会给帝国政策添乱子。

    想想明朝首辅之一的徐阶,他的家族在老家华亭县拥有二三十万亩良田,兼并土地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大概就能感受到剥削和土地兼并给农民频频饿死这种现象增加了多少可能性。

    以宋朝的生产力,仅仅是传统汉地十三州,养活一亿人口并不是难事,让他们吃饱肚子也不是不可以,难就难在分配。

    统治阶级的权贵们肆意享乐,巨量浪费,剩下的农民们才会吃不饱肚子,频频饿死。

    中国的土地很贫瘠吗?

    为什么都四海无闲田了,仅仅几千万数量的农夫却还要饿死?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江湖三女侠 我家娘子,不对劲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天下枭雄 沉溺 嬉游花丛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小老板 妖尾的文字魔法 红警军团在废土 王者至尊小说 秘密部队之龙焱 秦时:我,鬼谷大师兄! 办公室潜规则 北宋穿越指南 世子妃 重生之民国元帅 大汉帝国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