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韬光养晦(上)(第 3/4 页)
李继隆没想到,郭浩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了,略一迟疑就做出了部署。
他先是挑选了一百名学员,随即又选了四百禁军,就这样带着五百人马,从汴梁出发赶往夏州。
吐蕃、回鹘的背叛,确实有些棘手,郭浩闭门反省,觉得自己之前确实有些骄傲了。
火器虽然厉害,但也不是没有弱点,如今敌人知道了弱点,宋军的优势也就不大了。
辽国这次也会挑时候,正赶上大宋今年粮食紧张,征讨辽东的后遗症今天还在,郭浩此时若是发举用兵,怕是会出乱子。
所以,为了国家的安定,郭浩现在只能忍,国家刚刚进入正轨,第二次军改刚刚开始,大宋此时还没有绝对的实力。
如果在等几年,等到第二次军政改革结束,到那个时候大宋就不是大宋了,而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多方面发达的国家。
到那个时候,郭浩才真正有傲世天下的资本,最重要的一点,工业革命一旦开始,征讨草原、大漠的成本会大幅度降低!
而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沈欣,作为一个理科生,她的物理化学比郭浩好太多,很多东西她都能弄出来!
所以郭浩想要搞工业,最需要的还是时间,大臣们不想打仗,郭浩索性听他们的,耶律贤夫妇想要报仇,郭浩也让他们一次。
想到这里,郭浩找来内阁众人,开口道:“这次西域之事,错在朕,朕图谋辽东,确实有些操之过急。
如今吐蕃背叛,回鹘倒戈,趁现在还没有铸成大错,朕想试着挽回一下,诸位爱卿有什么好的建议?”
郭浩竟然说自己错了,七位内阁大臣都有些吃惊,赵匡胤略一思考,道:“陛下,西北之势,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以我大宋的兵力,也不怕几个小国的围攻,如果他们……”
赵匡胤还没有说完,郭浩就打断了他,赵匡胤的意思他明白,虽然吐蕃和回鹘归顺了辽国,但大宋完全有实力打败他们,让他们重新臣服。
可郭浩想的却不是这些,打败是可以,但需要多少代价?
大宋好不容易有了今天,如果倾全国之力打赢了这场仗,一朝回到解放前,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