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人如草芥(四)(第 3/4 页)
郭浩此时很清醒,虽然着急,但不可妄动,这个时候出去,绝对不明智。
“可咱们现在不走,等契丹打进来不就更走不了了吗?”
白四爷说的也有道理,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一旦皇帝出了事,他们首先想的是自保,根本不会顾百姓的死活。
郭浩努力回忆历史,石重贵刚刚登基,应该没那么快玩完,他这只蝴蝶没怎么扑腾,应该没什么改变。
事实上历史并没有改变,只是这个皇帝确实不咋地。
石敬瑭尸骨本寒,梓宫在殡,石重贵就纳颇有美色的寡婶冯夫人为妃,并恬不知耻地问左右说“我现今作新婿何如”。
开运元年(944年),晋军与契丹军战于戚城,他却每天听乐不止。他在宫中听惯了“细声女乐”。
亲征以来,只能召左右“浅藩军校,奏三弦胡琴,和以羌笛,击节鸣鼓,更舞送歌,以为娱乐”,所以他常给侍臣们抱怨说“此非音乐也”。
宰相冯道等投其所好,奏请举乐,这时石重贵还算清醒了一点,没有允许。
开运二年(945年)三月,后晋与契丹在阳城决战前夕,石重贵仍出外游猎。
他不做战守准备,反而大建宫室,装饰后庭,广置器玩。为铺地毯,不惜用织工数百,费时一年,为玩乐尽兴,他对优伶们赏赐无度。
在国难当头,百姓饿毙于道的时刻,石重贵还如此的挥霍,后果可想而知。
在这一年与第二年的抗击契丹的战争中,尽管他指挥无能、用人不当、号令不灵,但赖中原军民的英勇战斗,契丹两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被挫败了。
此后,契丹退兵,石重贵凯旋还朝,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又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本来就是个声色犬马之徒,视国事为儿戏。
而郭浩等人担惊受怕地过了一年多,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一件事打破了宁静。
这一天,郭浩和往常一样在院子里练功,此时他已经十六岁,身高八尺,身体已经长开。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