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469、我以我血荐轩辕!(第 2/4 页)
如先贤孔子,门下三千弟子,乃至前不久仙逝的郑玄,也有几千弟子,也不例外。
他们都是属于有教无类,且名声极大,可以令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学者学子前来门下学习。
可以说,能做到他二人的这样的极少极少。
大多数夫子,老师,毕其一生,能教出十数个,一两个闻名的,已然了不得了。
且,百家学院已经出现,各院交叉教学,不局限于门户,没有试卷,根本无法摸清多数学子学习进度……
“主公,说起来这试卷,子尼记得武帝在位,开创密封卷,从太学中取士,沿用许久……
只不过,武帝时期,一年一考,略微改动沿用,直到桓帝时改为两年一考……
而灵帝在位时期,重用鸿都门学以辞赋、书法而长,太学之士受党锢影响,而轻之,
却以桓帝取士之法,两年一试,不中,可继续考……
不似主公这样,考试成为常态,如此密集考试……
灵帝创鸿都门学,家师曾言,太学鸿都门学,各有优劣,取两学之长,方为大道正法!
今子尼,观主公创百家学院,欲取太学与鸿都门学之长乎?”
笑过后,国渊激动无比,双目放光,猛然拍手高声道。
他想的比较多,他从试卷,想到了,曾经辉煌无比的太学,和被汉灵帝重用的鸿都门学士子。
刘枫微微一怔,若非国渊这般普及,他又哪里知道太学事儿,就更不知道鸿都门学了。
好家伙太学以通五经,列等而取士,已经初具科举考试制度了,但太偏了。
发展到汉灵帝这,改取士鸿都门学学子,鸿都门学皆以书法辞赋。
若真如国渊之言,太学和鸿都门学各有优劣,取二者之长,而用之,还真能行。
说起来,灵帝这时,已经诞生科举制度雏形,或者说产生了萌芽。
但,历史开了个玩笑。
大汉的以孝治国,近乎病态,举孝廉,已经深入人心。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