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护国公真有如此之神?高士廉的针对!(第 3/4 页)
“陛下,臣倒是有一个疑惑,不知道护国公有没有提及解决的方法?”
他正是刚刚上任的礼部尚书高士廉,也就是长孙皇后的舅父。
他之前因为私自扣押秘旨,没有传达给陛下,于是被贬官到了蜀地。
后来因为大唐版图急速扩大,加上清河崔氏的没落,李世民需要更多的大臣来充实朝廷,也就让高士廉回到长安城,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如果王远知道这一事情,肯定会再次感叹历史修正力的可怕。
高士廉本应在贞观五年才能回归,现在却整整提前了一年多。
他改变了很多事情,可更多的事情还是按照原先的轨迹发生了。
“就算我大唐将土谷浑,薛延坨,乃至于西突厥都吞并了。”
“可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我大唐又该如何去管理?”
“阿尔金草原,虽然论起面积比我大唐小很多,但也八成广阔!”
“到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各个草原民族的矛盾和派出不安定因素?”
“陛下,领土扩大对于我大唐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这些扩大的领土全是不安定的地区,我大唐鞭长莫及,那恐怕只会徒生祸患!”
高士廉和程知节一样,也没有什么歪歪曲曲,直接一刀切到了主题上。
作为一位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却在贞观元年就离开了长安,被贬到蜀地的老臣。
他对这位莫名其妙冒出来的护国公,和其它大臣的反应不太一样。
别的人是钦佩,而他...是很不服气!
自己作为开国功臣,还是长孙皇后的舅父,却是一些小错,被贬离了长安,去到了蜀地。
而这位护国公,却仅仅十多岁,甚至连真身都没有出现,就被封国公,封地更是占据了大半个辽东!
这要让高士廉如何服气?
他凭什么?
“臣斗胆问一句,对这些问题,护国公,或者陛下您,有办法吗?”
此话一出,甘露殿顿时一静!
很多道目光,都带着惊奇和错愕,看向了高士廉。
很显然,没有人会想到,刚刚回来的高士廉竟然会当众反驳李世民,质疑护国公。
他和魏征可不一样,魏征上书是本职工作,而且众人也都已经习惯了。
而高士廉,却是长孙皇后的舅父。
当众如此犀利反驳李世民,其中代表着什么,已经不言而喻。
李世民看着高士廉,表面上不露出声色,但心中却是早就是头疼不已。
他当初罢免高士廉前往蜀地,就是看到在玄武门之变后,他逐渐变得嚣张和目中无人,竟然连扣押秘旨这种事情都做了出来。
失望之下,李世民才会将他罢免到了蜀地,想要他有所改变。
结果没成想,数年过去,他刚刚回来就出来反驳自己了。
“今年的春试已经过了,一共录取了多少进士?”李世民试探性询问。
“禀告陛下。”
高士廉拱手回应:
“已经录取了三十五人。”
“如今,他们已经被分派到了各个州府。”
“即将举报的东试呢?”
李世民皱眉。
东试,就是在洛阳举行的考试。
“还没有结束,但报名人数是春试的两倍。”
“预估的话,已经有七十名进士。”
三十五加七十,也不过是一百零五。
李世民略微心算一番,就开始头疼了起来。
其实这个数字已经很夸张了。
要知道在贞观二年,全年的进士也不过是十多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