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思维无限发散(第 2/4 页)
胡斯顿却说:“如果这是一颗从来没有文明存在过的原始星球的话,动物们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联,的确只是生物学研究者的兴趣点。”
“但是罗总,这颗星球不一样啊,这里是人类文明母星,是人类文明曾经繁盛之地。”
“我一早就说过,当初人类集体从这颗星球撤离,但还是有大量的人类留存了下来,包括许多的科学家。”
“原西式的诺亚方舟可不是什么美好的故事,而是残酷的宗教式拯救,不可能所有人都成为那位神的子民,拥有上船的资格,我甚至怀疑,当初滞留在这颗星球上的人类,数量难以估算,并非出于自愿,只不过后世的人类历史书中不会这么描述,不然抛弃如此多的人类独自逃生,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这颗星球即将步入冰期,乃至是冰河世纪,不少的地质灾难也提早就发生过了,星球将不宜居,尤其是冰河世纪正式来临的时候,那么留存的那些人类怎么办呢?”
“等着冻死、饿死吗?”
“肯定不会,人类为着生存下来,必然是会动用大量智慧的。”
“地表住不下,或许可以住进去空中、水里,乃至是地下——”
罗浩勇马上抬手:“等等,等等……你的意思是说,那个大裂谷地下,曾经是人类的居所,幸存者的基地?”
胡斯顿:“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别忘了刘爽他们说过,下面的石质地面疑似被人工平整过,如果不是为了居住方便,何必归整石头地面呢?”
“而且这猜想还有其他方面的佐证。”
罗浩勇:“什么方面?”
胡斯顿:“那些迷雾啊。”
“罗总,我到现在都万分疑惑,那些迷雾怎么回事。”
“就目前来看,那些迷雾有多种功能或说特点。”
“屏蔽信号,这是最早的认知,然后还有隔绝气味,隔绝声波,隔绝热量传递,并且将光线给折射和分散。”
“咱们不妨先将对信号的屏蔽,以及对气味、声音的隔绝这几项给拿出来,那些迷雾效果是可以隔绝热量传递,并将光线分散开。”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崖谷底下的温度,将偏向于保持恒温。”
“还意味着,来自崖谷顶上的光线,将最终靠着不断折射,一点点地匀称分散到近万米的谷底,让谷底不至于昏暗无光。”
“这还意味着,如果有紫外线的直射之类发生,紫外线等有害直射可能会被雾霭层给吸收掉。”
“罗总,一旦地球进入冰河世纪,将引发许许多多的负面效应,包括大气层的破坏,那么有害光线会大量透射下来,人类很难去抵抗。”
罗浩勇接话:“也即这些雾霭足以保证,在冰河世纪的时候,人类居住在地下崖谷里,不至于被太冻着,可以得到照明,也不会被太阳光线晒到?”
胡斯顿点头:“大致是这个意思,所以我怀疑,这些雾霭,大概率是人类主动制造出来的,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无法去仔细分析雾霭的成分,功用生效的逻辑,但它对崖底的确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罗浩勇:“嗯,看来你之前的那个科学界传说是真的,那些被留下的人类,曾经在崖谷底下生存……咦?不对吧?那样的话,现在冰河世纪早就过去了,为什么那些人类还不出来?”
甚至马明等人有概率在崖底下见到千年前的人类后裔才对啊。
不会那个野人就是那些人类后裔的变种吧?
罗浩勇赶紧将这个荒谬的想法抛诸脑后。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