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标签添加(第 1/4 页)
    听着系统的解释,长乐逐渐明白了建模在这里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相当于一个动作模拟器(规划行动预案)。
    首先,要在系统内生成一个自身的“鼠体三维图”,这个三维图,主要是由整体躯干的不同部位所构成的,部位则利用点连成线来表达出来(想象一下人体穴位图或者是西方的星座图)。
    这里最主要的的就是四肢了。
    因为本次目标,就是利用四肢。
    当长乐每一个身体部位动起来的时候,对应三维图里的肢体点线就会跟着动弹。
    点会牵连到线,线会带动全身。
    每一次行动记录后,就会形成一组完整的三维图动画(只有点和线的物体的动态图动画)。
    这个三维动画过程,会被系统记录下来,作为单一“文件”临时存储。
    然后再有新的行动形成新的三维动画。
    当得到一定次数的动画后,就会从这几次的动画中筛选出最优的那个。
    所谓最优,或许是距离最接近目标点,最有效率,能耗最小,动静最小,对目的完成度最好等不同标准(按照意图进行遴选)。
    当然也可以尝试将这些不同动画过程进行融合,扬长避短进行修正,以模拟出更好的行动方案。
    怎么说呢,有点儿像是一个数据“迭代”的过程(虽然真正的迭代远比这个复杂)。
    当这个最优动画过程生成以后,后面只要实现这个行动模型就行了。
    只要使得全身肢体对应的点和线每一次(每一帧)运动时的位置和模型里的一模一样,行动就不会出现任何偏差。
    当然,本体可以主动去修改这个模型里的细节。
    说做就做,长乐开始了第一次加速助跑,当双前爪落在了树干上,整套动作完成的时候,系统中第一组点线透视图动画生成。
    然后是第二组、第三组。
    最终系统合成出了一个身体抵达树干位置最高点的方案。
    而且每当长乐的身体动作吻合预案动画里每一帧的动作细节时,对应的点和线就会亮起来,颇有些玩劲乐团那类键盘击打游戏的快感,这让他动力十足,强迫症再次发作。
    当然,也不是总能和标准动作完美契合就对了。
    长乐整体动作的吻合度,最高也就到55%,但这已经能够将他每次的跳跃和抵达高度维持在最高点了。
    不过这个高点,始终还是距离那根树杈有些远。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