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权力(第 3/4 页)
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一个人既拥有民心声望,又有不可匹敌的军事力量,那就是天命所归。
陛下此刻仿佛一个孤独的拯救者,再怎么左冲右突,再怎么奋力厮杀,都无法挽救崩塌的殿楼。
大周社稷疲惫绝望。
大周社稷苟延残喘。
最终,这个由女人缔造的王朝,很快就会力竭身亡。
朝殿弥漫着悲怆的气氛。
所有人都在哀伤绝望。
他们明明厌憎牝鸡司晨,他们明明希望复辟李唐,为什么大周即将崩塌,他们会感到难过愤怒?
一切都是张巨蟒!
这个罄竹难书的恶魔!
若有的选,龙椅上摆条狗,都比此獠好上百倍千倍!
这时。
阴森寡凉的声音响起。
“陛下,魏元忠还有二十万兵马驻守在潼关,朝廷继续招募兵马,一定能将篡权乱贼千刀万剐!”
群臣望向帝国太子,盯着这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储君。
只见武三思瘦成皮包骨,颧骨眉骨凸起,脸上还有丑陋的灰斑,说话时眼球凸起煞是恐怖。
究竟是多么绝望,才会将一个人折磨成这幅模样?
群臣竟有些心疼,武三思经受过人世间的所有苦难,恐怕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人物了。
这番话回荡在朝殿,可连东宫属官都保持缄默。
真以为百姓愚蠢不堪,如今这个形势,朝廷还能招募到兵马?
朝廷不上称还值千斤,一上称就让天下看清楚内在只有四两。
联军入侵中原,魏元忠率领二十多万兵马,被吐蕃打得节节败退,要不是唐休璟支援,恐怕连陇右都要丢失!
那边张巨蟒十二万兵马,屠灭了整个西域联军八十多万!
这是什么差距?
天壤之别!
朝廷已经没有资格从实力地位同此獠对话了。
如果潼关兵马也倒戈变节,那朝廷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扯下,到时候史书给如何记载?
张巨蟒不费一兵一卒入主神都?
“王孝节,唐休璟无节无耻、见风使舵、随波逐流的千古罪人!”
有大臣义愤填膺,声音格外嘹亮。
闻言,群臣也是难以自抑,心中将王唐二人祖宗十八代骂了一个遍!
这两人宜将剩勇追穷寇,为了置身之外,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啊!
一个带人打到南方丛林,一个直接打进西边高原,反正离中原是越来越远了。
倘若带着兵马包抄张巨蟒,也许还有一线生机,现在这样搞,就是让大周社稷彻底绝望。
“陛下,为今之计,唯有迁都!”
门阀望族的领袖,宰相崔玄暐终于开口说话了。
老调重弹,迁都,放弃北方。
此言落下,群臣纷纷附和。
一向儒雅的崔玄暐,神色晦暗阴沉,细细观察,能看到眼底的恐惧。
灭顶之灾!
门阀望族即将步入陇西李氏的后尘!
千年传承毁于一旦,这种恐惧几乎让他窒息。
世族最厌恶这个老妇人,就是她在拼命压榨世族的生存空间,扶持天下寒门黎庶。
原本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对于大周灭亡一事,世族乐见其成,甚至会推波助澜。
可有时候,敌人的敌人,是更凶残的敌人!
张巨蟒啊!
相较而言,这个冷血的老妇人看起来那般慈眉善目。
此獠登顶中原之巅,会怎么对付门阀望族?
削弱拥有紧密血缘关系的世家大族,让官僚集团扁平化,散沙化?
不可能!
张巨蟒一定是选择消灭!
从根子上斩断,毫不留情!
念及于此,崔玄暐愈发胆寒,大声喝道:
“迁都!”
语气近乎于下最后通牒!
群臣稍稍怔住,很快反应过来,崔相这是狗急跳墙了。
没办法,其余世族或许还有生存的转机,但博陵崔氏,能活一个男丁,就算张巨蟒仁慈了。
“陛下,迁都吧!”
“立刻迁都!”
越来越多世族官员站了出来,他们都怕了,太害怕了!
将政权转移到南方,一方面能凭借地势抗衡张巨蟒,一方面能赢得时间练兵。
最重要,让灭亡的速度慢一些。
拖下去,就是希望。
首相狄仁杰满头银丝,愈发衰老,他闭目应对朝殿逼宫之势,缓缓道:
“长江对抗北方时是天堑,但假如北方军队先占蜀中,自上游而来,顺江而下,那就是长驱直入之势,势如破竹了。”
不长的一段话,却耗费了很长时间。
群臣无言,谁都清楚迁都很难挽救败局,可难道就在神都等着屠刀落下?
“难道狄公也打算身仕贰朝?”崔玄暐冷眼盯着他。
狄仁杰脸上的皱纹愈发深刻,他转头看着御座,低声道:
“陛下,老臣不赞成迁都。”
他不是为自己考虑,而是为女皇和苍生社稷着想。
一旦迁都,大周就成了流亡朝廷,陛下就成了流亡皇帝!
后世史书记载,原本一个大一统王朝,就会成为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国。
这极大影响了陛下在后世的地位,身上女子的传奇色彩也将大打折扣。
对于中原而言,兵灾苦的永远是百姓,以长江为边界对峙,这片最为富饶的大地,将会被战火涂炭!
武则天看了眼狄仁杰,还是没说话。
涉及到社稷存亡的迁都,换以往绝对会唇枪舌战,可现在喧嚣了一会,朝殿又陷入沉寂。
世族官员慢慢退回班列。
陛下同不同意,已经不重要了,该执行还是要执行。
直白点,现在不是以她的意志为转移。
失去权力傍身,她仅仅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妇人。
武三思脸庞依旧阴沉,他的目光突然锁定一个美鬓紫袍,冷声道:
“孔贤首,你应该发文昭告天下,举国之力诛杀张巨蟒这个乱臣贼子!”
哗!
满朝哗然!
群臣齐刷刷将目光看向孔志亮,这个先圣孔子的三十四代孙,儒家贤首。
孔志亮地位崇高,一向清心寡欲,从不争权夺利,此刻被所有人都注视,略有些局促惶恐。
他强制让自己镇定下来,悲呼道:
“张巨蟒,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有敬畏之心!”
群臣愕然。
你说给我们听有什么用?
难不成张巨蟒有顺风耳?
“孔贤,立刻发文传告天下。”
崔玄暐表情严肃,口吻十分强硬。
“不错,必须让天下儒家学子联合起来!”
“儒家在上,谁敢不尽力剿灭反贼?”
大臣们纷纷附和。
这招可以瓦解张巨蟒的声望,一旦孔志亮表明态度,那些投降的墙头草必须好好斟酌一下。
随着舆论迭起,张巨蟒保卫中原积累的声望也会慢慢削弱。
御座上,武则天涣散的目光逐渐有了光彩,紧紧盯着这个孔家族长。
孔志亮咽下喉间苦涩,心中哀叹一声。
要是发文传告天下,岂不是直接得罪张巨蟒,再者说此举无济于事,能对此獠挺进的步伐起多少阻碍作用?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大臣期待的目光渐渐变得疑惑。
按理说,儒家发展到现在,已经融合了道家的政治思想,形成了——
内圣外王。
而唐太宗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对内虚心纳谏,对外强硬,简直就是儒家心中的帝王楷模,所以笔杆子们将他抬到无以复加的地位。
可张巨蟒呢?
有别于“以霸王道杂之”,此獠对内冷血强硬,以暴力书写规则,以暴力作为直接的审判手段。
对外更是残忍,玉门关外八十多万具白骨很好印证了这一点,毫无人道!
此獠完全不符合儒家治国的理念,儒家贤首应该以命抵制!
狄仁杰微微摇头,儒家又打算改换门庭了。
逐渐许多大臣反应过来,孔子都传了三十四代,朝代更迭、社稷易主,孔家依旧长盛不衰,不会因改朝换代受到冲击。
每代都享誉天下,荣华富贵,是何缘由?
投降轻车熟路啊!
孔志亮沉默了很久,也豁出去了,郎声道:
“陛下,臣鲜闻百姓对中山王恶语相加,甚至还有不少赞颂中山王的歌谣。”
一瞬间,武则天眼中的光熄灭了。
群臣失望地闭上眼睛,无力感如同绳索一样缚住了全身。
得了,孔家都准备倒戈了。
当着满朝的面,说出这番言辞露骨的话,这就是打算迎接新君了。
孔志亮老脸微臊,低着头不敢看人。
对于儒道孔家而言,延续道统最为重要。
武三思瘦骨嶙峋的脸庞都扭曲了,情绪彻底失控,直接嘶吼道: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枉活六十有五,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扛着孔子招牌享福,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嚯!
孔志亮脸色涨红,异常难堪地指着武三思。
“退朝。”
这时御座上却传来了冷漠的两个字,宫婢簇拥着武则天离去。
望着陛下萧瑟苍老的背影,孔志亮内心有一丝惭愧。
唉,一切都是陛下您自吞苦果啊!
以为能凭借手腕驯养张巨蟒这头野兽。
您高估了自己。
也低估了张巨蟒。
朝堂大臣慢慢挪动脚步,有的靠向崔元综,而崔玄暐等人,毫无忌讳地走向武三思。
避免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必须迁都,立刻马上!
不惜一切!
……
宫苑万籁俱寂,上官婉儿眯缝着美眸,盯着眼前形似鬼魂的人物。
“太子殿下,找我何事?”她轻轻叠放书案的卷宗,声音不平不淡。
武三思目光沉凝,看了眼敞开的大门,压低声音道:
“上官待诏,社稷一旦灭亡,你将失去权势!”
“最好的结局不过是落发出家,弄不好还会被清算,或许你能凭借美色伺候张巨蟒,沦为此獠掌心的玩物!”
武三思开门见山,没有任何转圜。
上官婉儿弯了弯黛眉,觉得有些好笑,她不动声色问:
“所以呢?”
武三思表情僵住,这么简单的暗示,聪明决定的贱人不可能听不出来!
他深吸一口气,放缓语调: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上官待诏也该寻觅新的权势之路了。”
“咱们以前有芥蒂理应摒弃,同心协力匡扶我大周社稷才是首要之务。”
说完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容貌精致的女人。
上官婉儿淡淡笑了笑,柔声道:
“殿下请回吧,我要去甘露殿处理政务了。”
闻言,武三思满脸怒火,几乎再次陷入失控。
他强忍着暴怒,冷笑道:
“你作为陛下亲信,孤倒要看看你会是什么凄惨的下场。”
说完一脸森然的离开。
上官婉儿掩嘴一笑,觉得有趣。
不过一会儿,她脸上的笑容就消散了。
武三思找上她,定是打着联合的意图。
局势糜烂,但皇城禁军还没溃散,仍然拧成一股绳。
武三思集团这是打算政变兵谏,迫不及待当皇帝,而后下诏迁都据长江而守。
念及于此,她没有犹豫,迅速前往甘露殿,将猜测告诉陛下,严加防备。
可当她刚离开宫苑,就有内侍步履匆忙前来传禀:
“上官待诏,陛下移驾邙山。”
上官婉儿怔住,邙山?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