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天会亮的(第 3/4 页)
“诸位,东方是块浪漫之地,到处都是蜜乳的乐土,是地上天堂,充满着神秘和财富,征服它,定会带来无尽的财富和荣耀。”
“所有参加远征的人,都可赦免罪孽,灵魂得救,享受天国幸福!”
“让真主辉煌照耀那片土地!”
萨拉丁的演说煽起了与会者的宗教狂热和贪财的欲念。
蛮夷群情激昂,全场响起“上帝所愿”的喊声,经久不息。
他们踏上艰苦的征途,遭遇巨大的困难,时而越过陡峭的山脉,时而渡过广阔的沙漠,又兼气候酷热,饮水缺乏,每天都有几十名身穿笨重甲胄的骑士丧生。
一切为了什么?
为了财富!
不,当然是替真主解救东方大地的人们!
萨拉丁遥望远处,突然想起大食商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张巨蟒。
“哦,给你一个和我较量的机会,让你明白什么叫差距。”
“在狼群中称王称霸又如何?一旦威猛的狮子闯入,你只能夺路而逃!”
萨拉丁挥挥手,一个骑士迅速匍匐在马下,他踩在其背上登马。
他声若洪钟道:“先回军营,真主要制定战略,迅速扫平东方!”
铁骑浩浩荡荡地返身离去。
“主呀……”
路上响起庄严祈祷声和雄壮的歌声。
……
往日热闹的神都城,此刻显得异常凋敝。
当铺、酒楼,茶肆一片冷清,百姓躲在家里闭门不出,权贵忙着举家南下。
金雀大街,驿马鼻孔翕张,嘴角微微泛着白沫,一看就是刚经长途跋涉,而且是毫不恤力的狂奔。
朝会,陷入冗长的死寂,犹如阴森的墓窖。
群臣似乎闻到了一个王朝衰朽弥留的气息;恍惚间看见了一个帝国仓皇趔趄的身影。
接踵而来的惊天噩耗。
韩思忠在玉门关壮烈牺牲。
那可是带着安西军打穿半个西域的男人,那次四国大战,他在西域连战连捷,端门处的天枢,他至少有一半功劳!
这个国之战将,竟折戟边塞。
满朝充满希望的一颗心瞬间跌入失望和悲哀的谷底。
南方战线,奋武将军李夔率领八千将卒在山谷中,被南方诸国联军伏兵生擒,旋即主将被杀。
二月末,沙叱忠义在青海湖被吐蕃军击败,险些被俘,同时被杀被俘的士兵有三千多人。
同一日,就在吐蕃大军攻破飞羽城之时,大周将卒与百姓热血沸腾奋起反击,能拿自家锄头的拿锄头,拿铁锹的拿铁锹,纷纷与蕃子拼命!
死战三日,陇右飞羽城遭到吐蕃屠城。
三月初,高丽余孽死灰复燃,联合倭国,助新罗二王子发动政变,掀翻了新罗王的统治,新罗内部岌岌可危。
如此惨淡的局面,不但令陛下焦心,更令满朝惶恐。
“陛下。”
寂静的朝殿,想起紧张颤抖的声音。
宋之问在武三思的眼神授意之下,出列,低着头:
“南……南方蛮夷联军愿意上谈判桌。”
群臣陷入麻木的沉默。
他们看过公函,天竺国主帅亲自拟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希望和天朝上国缔结友好盟约。
耻辱!
难以复加的凌辱!
堂堂中原大地,竟要跟这些南方蛮夷岂和?
纵观史册,就算实力再疲弱的魏晋南北朝,也绝无可能向南方蛮子低头!
这个不平等条约一签,大周被钉死在耻辱柱上,过再千年都下不来,都要被后世口诛笔伐!
御座上,那个帝国主人情绪陡然失控,脸庞都扭曲起来,咆哮道:
“再敢说一句,朕活剐了你!”
声音在殿柱间回荡,杀气腾腾。
宋之问缩了缩脖子,赶紧退回班列。
武则天冷着脸,厉声道:
“他们只是一群畜生,如此而已,纵有百万,岂有何俱?”
她的目光一如既往的坚定,可眼神深处有一丝迷茫,在自我鼓励和自我否定中纠缠。
望着陛下沉浸在黑暗里板荡的模样,御史萧邺跳了出来,将现如今满目疮痍的帝国一一揭开:
“陛下,原朝廷刺史孙捷已经在徐,泗诸州起兵,公然分发府库的武器,将长史斩杀祭旗!”
“山东,一个土匪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江南,已经有家族跟蛮夷暗通款曲。”
“……”
他的声音越来越激愤,朝堂气氛也越来越僵硬。
军阀割地妄图自雄,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
如果百万联军入侵中原,将大周推向了悬崖。
那么一场席卷天下的雪灾,就是冲击在悬崖峭壁上巨石,将悬崖摧毁,让大周坠入万丈深渊。
谁也无法预测天道,谁也料想不到,炎黄子孙将面临多难多灾的局面。
似乎上天在进行考验,将所有艰苦都摆在你面前,一定要让你彻底绝望。
谁都清楚,跨过荆棘就是新生,就像熬过苦寒的傲寒,终会迎来满园芬香。
可如今的大周,很可能熬不过了!
代表门阀世族利益的萧邺再次开口,这回他一口气说完:
“陛下,为今之计,唯有政权南移扬州,先剿灭岭南的蛮夷联军,再囤重兵于北方,跟吐蕃、西域联军决战。”
“他们远赴万里作战,又是临时组建的联军,时间一长必然内乱,那帝国天兵就能反扑,将其驱赶出帝国疆土之外。”
话音落下,鸦雀无声。
群臣垂着头,生怕被御座上的帝王看透心中所想。
其实大部分官员都有意动,甚至他们的家眷已经南下躲避兵灾。
雪灾导致流民暴涨,北方八十万联军虎视眈眈,辽东局势岌岌可危。
如今威胁性最小的,反倒是率先入侵的南方蛮夷联军。
一旦政权南移,那就能轻易就这群不知所言的蛮夷镇压,然后整合军备,集结资源,兵锋直指北方西域联军,合力匡扶社稷!
何况政权南移又不是第一次。
晋建武年间,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
避乱南徙,史称衣冠南渡!
御座上,武则天面色阴沉如水,她扫视着所有人,目光停留在帝国首相身上:
“狄仁杰,你也赞同南迁?”
沉默寡言的狄仁杰抬起头,平静道:
“绝不能。”
他的语气虽平淡,却异常坚决。
这个满脸皱纹的老人,表情很沉静,沉静得如一块岩石。
群臣皱了皱眉,北方危若累卵,未来还有大批流民由此滋生,狄相还在坚持什么?
南移不代表投降,他们作为儒家士大夫,是极为唾弃投降之人,就算死,也不可能臣服未开化的蛮夷。
但他们会接受现实,会权衡利弊,而政权人口迁移江南,就是一条最佳的道路。
“还有谁不支持?”武则天问。
崔元伦站了出来。
宋璟张说等人也出列。
越来越多的官员站出队伍。
那些意图南迁的官员面色难看,没想到极力反对的,竟也有近一半。
而武三思目光更是怨毒。
武则天双手撑着龙椅扶手,脸色沉凝,厉吼道:
“韩思忠在玉门关英勇赴死,那是对这片苦难而悠久的大地的爱与不舍!”
“他身上流得鲜血,冥冥中朕听到了,那是用生命的燃烧的声音,是肌肉与脏器无声的嘶吼!”
御座上的声音越来越高亢:
“倘若朕跑了,朝廷跑了,北方百姓谁还有意志再战?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谁还有信心再拿起刀血战?”
她胸膛起伏不定,声音铿锵有力:
“朕一步都不会退!”
朝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陈子昂等寒门官员面色涨红,呼吸异常急促。
这就是为什么她一个女子,能登上帝王宝座,成为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女皇帝!
那是深刻骨子里的强硬!
武则天仰起头,平复激荡的情绪,一字一句道:
“倘若蛮夷攻进神都,朕自缢向苍天社稷谢罪!”
“尔等谁敢再提南迁,别怪朕冷血无情。”
群臣面面相觑,相互察觉到对方的眼神。
所有人或是不甘,或是坚决,亦或是麻木,齐声呼喊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