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明社会现状与文官的局限(第 3/4 页)
锦衣卫数量也达到了十五万多。
东厂也不必说,全国各地的东厂反贪司加上综合门市的人数,也已不下十万。
还有负责征税的西厂。
商税、关税比农业税征收要负责得多,所以,西厂的官校比锦衣卫和东厂的官校都多。
接着,就是读书人,朱由校虽然即为之初,杀读书人如麻,但架不住他一而再而三的扩招,再加上读得起书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这些年,读书人的数量没有因为朱由校的严刑峻法而减少,反而还大幅度增加。
不少读书人依旧一边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如今朝廷的不满,一边依旧趋之若鹜地参加科考,老老实实地做八股文,然后成为有功名的士子。
毕竟,就算朱由校再怎么用各种方式,如锦衣卫、东厂、亲信官员密报、都察院御史监视所有官员,还严禁贪污,严禁吃拿卡要,但当官依旧是有不少特权的,自然也就依然有很多人想当官。
工人、商人、军人、读书人,还有一直大量存在的农民和地主。
这些不同阶层的人各有各的利益诉求。
而且所处的背景也各不相同。
因此,思想也不一样。
有因此想要限制君权、限制官府权力,想让被官营控制的产业利益让于民间的。
有依旧想让朝廷宽刑甚至刑不上大夫的。
有还是想让朝廷轻徭薄赋的。
也有想朝廷继续开疆拓土的。
更有想朝廷把欠薪的雇主大卸八块的。
对于袁可立、毕自严和新入政事堂的刘鸿训等大臣们而言,把现在的大明治理好还是很难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