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两百八十七章 勋贵们倾家荡产(第 3/3 页)

    他也因为久在御前中枢历事,而开始更清楚的明白,为何天子即位之初,就无条件信任自己经略辽东,他认为是因为自己如今效忠的这位天子是真的乃天降之雄主,有非凡之英才。

    当然,事实上,朱由校信任熊廷弼不是本身才能卓越、有先见之明,而是历史经验给他的答案。

    但朱由校现在的一系列表现的确让熊廷弼对朱由校更加的钦佩。

    比较偏现实主义、讲究阴阳调和、治大国当如烹小鲜的韩爌不是很喜欢朱由校这样强势的天子,也很不适应。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当今天子也算是用心深远,既敢以残暴之手段镇压藩王,推行新政,也知道藏富于民,知道通过加强治学之事启迪民智,知道让利惠民,以使民心得安,更知道通过加强基础建设来强化统治之能。

    韩爌很愿意看见皇帝把朝廷收入大量用来帮助百姓复工复产、用来建设学堂、医馆,这符合他希望藏富于民的政治理念。

    但他不得不承认的是,皇帝陛下之所以能有足够多的钱粮用来藏富于民、教化民众,很大程度是因为朝廷从外番诸国借了上千万石粮。

    因为只靠自己国内清丈田亩得来的粮食,只能够在这次的粮价之战中,稳住粮价,很难把粮价压低到让勋贵豪族们倾家荡产的地步,也很难让粮价维持到比万历中叶还便宜,自然也谈不上能够在扩兵的同时还能藏富于民。

    韩爌内心的想法是,大明还是得有点天朝上国的体面,跟邻里处好关系比较好,这些借的粮还是还了比较好,大不了国库少点存银,只要把借的粮还了,睦邻友好,军事压力也就没有了,自然也就用不着扩兵和崇武,到时候只把国内改革所增加的收益花在藏富于民身上,就足以称得上是盛世了。

    但韩爌知道皇帝跟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所以,他没有提出来自己的看法。

    “天启四年的太仓钱粮总收入预估出来有多少?可有超过天启三年?”

    朱由校这时候突然问起国库收入来。

    朱由校即位以后,为了解决明朝赋税上缴的库过于繁杂的问题,就早已下旨所有各类税赋统一交到太仓,而不像以前一样,因为没有包税制,一个县需要向很多官衙如户部、内廷、太常寺等运输各类赋税,现在则是统一交到太仓,再由太仓分配。

    而这样一来,太仓也就正式成为了国库,太仓的收入也就成为了衡量国家收入的标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史上第一佛修 晋末长剑 末日走私商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斗罗御兽收服小舞当兔女仆 天下枭雄 步步高升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江湖三女侠 沉溺 斗罗之空棍 你们用枪我用弓[电竞] 重生之颠覆大宋 四合院之我傻柱不做好人 苟出一个盛唐 谋断九州 我在民国打酱油 大唐官 儒道之天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