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总算是燕京人了!(第 2/4 页)
许教授听了点点头:“这样吧,诗稿暂时放我这里,我帮你再润色润色,等开学以后你过来取。”
夏红军听了犹豫了一下:“许教授,开学之后我不就不在燕京,我会去西岭。”
“你不是说你已经分配到杂志社了吗?”许渊冲感到奇怪。
“我已经申请去西岭农村教书一年。”夏红军就把自己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好,好!小夏同学,你这想法好!我曾经在农村呆过,农村苦啊,教育基础太薄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教育就没有了前途!”
“当年我上西南联大,条件是如此艰苦,天天有日寇飞机轰炸,但依旧没有放弃学习.......”
夏红军想起了后世那部电影《无问西东》里,对西南联大的描写:那是个大师荟萃的学校,从那里走出了两位诺贝尔获奖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5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92位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工作100多位人文大师.....还有许多投笔从戎,血洒疆场的不知名的学生......
对于这样大师级的人物,夏红军总是心存敬意。
最后,许渊冲当场表态:暂时放下时自己手头工作,争取在一周之内将这部翻译作品看完!
夏红军自然感激不尽,从许渊冲家告辞出来,没有回家而是坐着公交车又直奔东三环边南展馆的《诗刊》杂志社,这马上就要到八月初,该去单位报道。
夏红军在杂志社也是算是老熟人,这几年《诗刊》杂志刊登了他不少诗,而且经常来找邵祥副主编,所以好多人都认识。
他拿着派遣证先报道,又拿着单位开的介绍信,毕业证、学校里早就开好的集体户口证明,到派出所、街道居委会,连续好几天总算把户口迁移到了西城下辖的后海社区居委会。
哥终于是燕京人了!
夏红军心里感慨。
接下来的日子就轻松许多,无聊的时候专门跑到卢伟海开的“海子书店”坐坐,参加他的文学沙龙。
徐美珍原谅了卢伟海的过去之后,就和家里摊牌非要和卢伟海好,此生非他不嫁。
徐美珍的父母看到女儿如此坚决,无可奈何又详细了解卢伟海的过去,问题也不是太大,而且现在小伙子表现的很优秀,最起码人家还能凭自己的本事在三环内买房!最后也就接受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